提案方
为助力实现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贡献民建智慧和力量
民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一直以来,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参政议政的着力点和重点领域。2023年8月至11月,民建云南省委联合民建中央专家组,先后赴昆明、红河、德宏、文山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同时,民建云南省委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交流,了解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民建云南省委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题为《关于依托资源禀赋发挥综合优势 加快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提案》,该件提案后被省政协确定为今年的重点提案。
在提案办理沟通和联合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省级相关部门和相关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安排,不断根据国家和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安排、新部署和各地承接产业转移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调整优化推进机制,创新完善支持扶持政策,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更加积极明显的进展。2023年,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目前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问题正在推进过程中。
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上下联动、横向互动、久久为功。要用足用活现有支撑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政策、跨境经济合作区RCEP原产地规则、边民互市和沿边产业园区政策等有效整合叠加利用,真正降低产业转移综合成本,确保产业转移接得住、留得下。
会后,我们将及时落实此次会议要求,主动和相关部门联系对接,聚焦我省产业转移重点工作持续跟踪、深入调研,持续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职能,为助力实现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建好民建之言、贡献民建之力。
督办方
扎实推动提案办理工作见实见效
作为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312号重点提案督办的服务保障单位,我们对本次提案的办理表示满意。该件重点提案是省政协从今年的802件提案中层层遴选,经十三届省政协第32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确定的重点提案。
这件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充分展现了提案单位发挥自身所长取得的履职成效。民建云南省委对于推动产业梯度有序转移,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所提出的《关于依托资源禀赋发挥综合优势 加快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提案》,既能代表本行业、本界别的意愿需求,又能充分彰显自身的特色优势。
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问题、目标和结果为导向,通过实地调研、提案办理协商等方式,认真听取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提案单位的沟通协商,充分体现了对提案办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提案的主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相关处(室)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会办单位积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办理成效明显。提案所提建议,大部分得到采纳落实,真正实现“办理一件提案,解决一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的效果。
主办方
持续创新机制举措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围绕民建云南省委《关于依托资源禀赋发挥综合优势 加快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提案》建议,我们要用好用足国家政策,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落实落细现有支持政策。从用地保障、项目建设、财税政策、通关便利化等12个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及时出台支持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1.0;印发产业园区行使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事项负面清单;赋予产业园区更大的改革创新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产业园区承接能力。
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初见成效。在中越、中老、中缅方向建设河口、磨憨、瑞丽3个产业园区,重点承接进出口加工、通信电子、轻纺加工等成本敏感型、出口市场导向型、境外原产地需求型等产业;用好腹地区域交通网络完善、产业链条完整等优势,在昆明、曲靖同步建设2个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链中高端环节转移,打造沿边产业支撑区。
加大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速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新动能、新优势,把云南打造成国内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节点枢纽,扎实推进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形成总体方案和重点项目清单。
积极争取国家特殊政策支持。进一步创新机制举措,建立健全承接产业转移的长效机制。
积极构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格局。立足国家总体方案工作要求,围绕“设计在东部、制造在云南、出口在沿边、市场在周边”的产业转移构想,建立产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库、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目录清单等“两库一清单”;充分发挥昆明和曲靖产业、人才、技术、资源、配套等多方面优势,更好地支撑3个沿边产业园区承接要素成本、市场导向、资源环境、沿边跨境和战略备份等产业,全面提升云南在产业梯度转移中的承载能力,形成“沿边+腹地”的承接产业转移大格局。
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以园区规划为先导、以产业导入为重点,商定沪滇产业合作重点园区共建结对关系,全面建立和启动云南省16个州(市)和上海市16个区之间“16+16”产业园区共建合作机制。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健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服务保障工作机制,提升资源配置和服务园区、企业、项目能力;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产业园区规划、项目环评联动工作,探索“信用+承诺”绿色审批、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先建后验”工作模式;创新开展“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分专场组织有关省级部门“面对面”听取和回应企业诉求,开通企业服务“直通车”;全力打造产业竞争合作综合平台,着力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深度和广度,助力沿边地区增强发展动力。
下一步,将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项目指导调度,加快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动态更新产业园区现有政策,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做好沪滇协作顶层设计和机制构建,健全常态化产业转移工作机制,助推有关州(市)尽快与上海签订产业园区共建协议,全力筹备沪滇产业园区共建启动仪式;建立苏滇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加强政策联动,推动信息共享,及时掌握江苏外迁企业转移意向与具体需求,以市场化方式加强合作共建,联合开展招商推介;加快编制《沪滇产业合作政策汇编》,积极配合东部地区开展精准宣传、推介,引导更多有意向企业赴滇考察调研,推动产业合作向纵深发展;加大“招大、引强、引智”力度,充分发挥通道、资源、劳动力等方面优势,聚焦成本敏感型、境外原产地需求型、出口市场导向型等产业,推动重点企业及项目链式引进、集群承接。
畅通边境贸易渠道。加快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聚焦境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力度推进中老泰、中缅、中越方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口岸建设提升行动,畅通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国内重点城市群之间的物流通道,提升沿边地区内引外联功能。
会办方
建强平台载体 促进项目落地
民建云南省委提出的题为《关于依托资源禀赋发挥综合优势 加快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提案》中提出的“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加速优势转化”及“建立健全承接产业转移的长效机制”等建议,具有前瞻性、现实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对我省加快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和承接产业示范区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我省先后出台了《云南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加快疫苗产业发展的意见》《云南省绿色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云南省光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2—2024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持续配合省发展改革委将《制造业转移发展指导目录(2022年本)》中涉及云南优先承接的18个工业行业96个产业纳入新修订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合作,成功举办了2023、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促成百余个项目签约,有力促进了云南承接产业转移。强化招商引资,大力承接了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纺织服装等产业,成效较为明显。
针对提案所提相关建议,结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职能职责,将落实落细产业转移政策。充分发挥云南独特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落实推动广西、云南建立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和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科学引导全省加快推动承接制造业转移发展。
夯实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载体。全力推动省级产业园区申报工作,年内拟新增一批省级产业园区和省级特色产业园区,重点承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拓展承接产业发展的空间。
深化东西部合作及产业衔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将与省外资源一起共建信息大通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延伸至印度洋板块,拓展成为链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并围绕资金扶持、干部交流、招商引资、产业转移、项目建设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加强帮扶合作共建。
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充分发挥工业经济运行省级工作专班作用,按月调度工业经济运行、招商引资、要素保障等重大事项。下一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继续强化重大项目综合服务协调,促进产业转移成果转化、促进重大项目落地,进一步带动沿边产业园区产业发展。
以开放型园区为重点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省商务厅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提案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开放型园区为重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全面构建承接产业转移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加快省内开放平台建设,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为载体,促进产业向园区集聚、资源向园区集中、项目到园区落地;推动东西部产业园区结对共建,省商务厅积极对接东部省市商务部门,2023年、2024年共促成云南与上海、山东等省(市)园区结对共建20对;加强境内外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引导省内产业园区与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等境外园区合作,加速推进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推进中方区域调区扩区、研究制定“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监管模式。
推动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与越南老街省经济开发区签署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中越园区合作;用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3个片区与境外合作园区签署3+X园区协同创新联盟合作协议;深化东西部商务协作,与上海市商务委共同签署《东西部商务协作工作备忘录(2021年—2025年)》;与山东省商务厅对接,建立两省商务部门承接产业转移合作机制;聘请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11家投促机构为云南投资推广合作伙伴,助推我省获取更多产业转移信息;坚持省、州(市)一体招商,省商务厅与昆明、曲靖、红河、德宏、保山5个州(市)签订联动招商框架协议,与有关州(市)、园区共赴上海、重庆等地开展精准招商,引进重庆大龙网等一批企业落地云南相关产业园区;与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商务部上海基地)合作,启动首批5个云南开放型产业园区驻上海招商工作。
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培育。找准云南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举办投资促进活动;推动南博会“一年一办”手续获批,并于2024年7月成功举办第8届南博会;高质量举办“投资中国·2024沿边临港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暨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对接会”,在会上首次发布《云南省开放型园区投资环境白皮书》,促成39个投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约126亿元;培育特色重点产业平台,率先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培育7个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特色重点产业平台,包括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国际贸易企业集聚、纺织服装、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人发制品加工、跨境中药材、硅光伏等。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进一步吸纳和转化提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各类开放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中东部研发—沿边生产—境外组装销售”的跨境产业合作模式;用足用好各层次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产业联动,凝聚承接产业转移合力;发挥开放平台不同功能作用,着力培育外向型特色产业,主动服务和融入云南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本报记者 董荣蓉 文·图)
来源: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