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总书记的讲话,让昆明市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催人奋进,为昆明市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昆明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昆明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不断提升昆明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嵌入度和贡献度。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深化“1+2+N”跨区域协作机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城区经济、园区经济,加快形成协调联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昆明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发展思路,抢抓产业转移重大机遇,着力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内建立“1+2+N”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区域间从竞争走向竞合;从外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成功承接了裕能、杉杉、农夫山泉等一批赋能转型、助力链群培育的重大产业项目,推动强市兴边工作成势见效。
实现产业“一盘棋”发展
昆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要打破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困境,统筹市域产业协调发展、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尤为重要。昆明市创新思路,2022年创新构建跨区域产业协调“1+2+N”体系,打破现有行政区域限制,有效避免区域内产业同质化竞争,达到“1+1>2”的效果,实现全市产业“一盘棋”发展。
昆明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1+2+N”体系就是出台1个核心文件、制定2个配套文件、形成N个系列支撑文件。同时,以三个“一盘棋”“三个机制”保障跨区域产业协作在市域内“一张蓝图绘到底”,构筑以创新机制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以磨憨为重要支点和“棋眼”,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形成一盘棋统筹、一揽子部署、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政策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作新格局。
具体来说,昆明市研究出台《关于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产业布局、要素保障、招商引资三个“一盘棋”的发展思路,促进产业在全市层面高水平布局、高效率落地、高质量发展,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同时,出台《昆明市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存量产业项目跨区域流转管理服务办法(试行)》,对增量、存量两大类项目跨区域流转的类型、规则、程序、利益分享、考核激励等进行了具体明确,促进招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益共享,解决存量项目如何流转、怎样流转、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调动各县区招引协作和推动项目流转的积极性。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1+2”协作机制有序落实、高效推进,昆明市围绕新能源、人才住房、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N个重点领域出台一系列支撑文件,进一步推动各县区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促进产业在市域内高效流转,构建差异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格局。
打破桎梏,昆明迎来了新发展、新动能。经过两年多持续推动,昆明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想落地落不了地、能落地不愿意落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扭转了招商‘各自为战、缺乏合力’、产业‘同质发展、恶性竞争’的阻碍,全市产业‘一盘棋’协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跨区域协作机制,先后推动了禄劝县与富民县共同促进矿产资源上下游产业协同布局、东川区与寻甸县合作共建天生桥产业园区、滇中新区与西山区实现跨区域项目流转、西山区与富民县共同保障华润电力大兴药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落地建设、宜良县与阳宗海风景区共同推动华润匡远林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落地建设等重要项目的实施。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
近年来,昆明抓住托管磨憨、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和国家推动东西部产业协作等带来的重大新机遇,举全市之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推动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昆明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前沿支点,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沿枢纽。2022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使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独特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昆明成为中国与东南亚的陆路大通道重要枢纽。因此,以昆明为起点,可以辐射超过25亿人口、GDP达55万亿元的南亚东南亚市场。
2024年,昆明进一步研究出台《重点产业协作园区管理办法》,把磨憨—磨丁合作区和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2个市级重点园区统筹确立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承载区,以“肩并肩”作战态势打造区域开放新格局。通过构建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跨区域产业协作机制,调动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积极性,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在重点产业协作园区优先落地、高效集聚,合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
截至目前,昆明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与40多家企业确定合作意向,落地上述重点园区,既包括扩大经营、主动流转的市域企业,也包括从上海、重庆、福建、湖北等地招引的省外企业,掀起一轮产业转移、优化布局的新热潮。跨区域协作机制有力带动了2个园区发展,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成功签约华彩光能、苏州推动者生物等23家企业,吸引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等50家企业注册,成为沪滇合作、东西协作的标志性成果;磨憨中铁广场、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浙江油气、经纬先达、欧瑞照明等一批企业先后落地,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拓展产业新空间
产业是强市之基、立昆之本,昆明市下一步将持续以昆明和磨憨为“双支点”,打造平台载体,发挥区位、资源、开放以及“四区”叠加等优势,不断推动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拓展新空间、探索新路径、注入新动能。
产业落地最大的前提是要有空间、有平台、有载体。为此,昆明高标准规划了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推动“昆磨联动”发展。同时以东西部协作和跨区域合作园共建为抓手,创新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模式。值得关注的是,为充分发挥沪滇协作机制作用,昆明市先后与上海临港集团就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磨憨—磨丁合作区建设达成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沪滇协作从扶贫帮扶上升到产业合作,为东西部产业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示范。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总投资约14亿元,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涉及42栋单体建筑,包括生产制造区、“智能智造”区、研发智造区、总部功能区、功能配套区等,同步建设智慧工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广告牌及停车位等配套工程。2023年12月,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实现开园即开业,省内外乃至海外企业看中昆磨联动的优势,纷纷入驻。目前,已成功吸引5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
云南磨憨沪滇产业联动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丛小粟介绍,目前磨憨—磨丁跨境服务中心建设正在推进。项目涵盖办公、商业、会议中心等功能,将成为沪滇产业合作、园区共建、资源互补、双向赋能的重要承载区。
结合临港集团的招商服务优势和云南本地特点,临港集团正推动上海16个区的政府机构与昆滇共建联络机制,共同推进沪滇产业向昆明重点园区优先落地、高效集聚。其中,在产业研究方面,临港集团针对智慧口岸建设和政策制度创新,与上海高校共同开展产业研究工作。在联动招商方面,配合磨憨—磨丁合作区管委会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建立政企对接、招商互动机制。积极协同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0余家重点协会,用好进博会、南博会以及各类平台,组织170余家企业到磨憨实地调研,与40余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荐10家企业注册落地磨憨,并推动上海普陀区、松江区与磨憨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临港集团还以“沪滇·澜湄线”班列为平台,不断促进沪滇两地资源、优势互补,为企业“走出去”及“引进来”铺路搭桥。
自2024年5月《重点产业协作园区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已有48个项目落地磨憨和沪滇临港产业协作园区,计划总投资12.92亿元,通过跨区域合作园区建设有力带动产业转移、优化布局。同时,2024年8月,五华磨憨产业园率先在磨憨—磨丁合作区建设,紧密结合两地优势,重点发展跨境商贸和出口导向型加工制造业等优势产业。
凝聚产业发展强大合力
近年来,昆明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创新采取“央地合作”“四区联动”等联动发展模式,推动政策、资金、资源向磨憨聚集,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为产业落地磨憨蓄势赋能。
其中,与中国中铁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共同推进磨憨开发建设,有效解决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初期缺人、缺钱、缺经验的问题,推动围网区、南坡、新国门等重点片区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在全国首创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保区、磨憨—磨丁合作区“四区联动”协调发展机制,制定畅通经营主体跨区域流动、支持联动发展服务贸易等15条措施,整合经开区产业聚集、自贸试验区政策先行、综保区成本节约、跨境合作区通关便利的特色优势,支持企业以“一照多址”形式,采取“昆明制造+磨憨组装”“昆明总部+磨憨加工”“昆明创新+磨憨应用”的模式,在“四区”内跨区域自由迁移或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形成口岸—腹地“前店后厂”产业转移承接和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在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发展思路下,昆明通过持续抢抓产业转移重大机遇,创新跨区域协调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形起势,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形成了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2024年,工业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2.6%和67.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对全省的贡献率从2020年的9.5%提高到59.4%。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实现突破崛起,带动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8.7%,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从2020年的14.9%提高至26.2%,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95%。产业投资规模首次排全省第一,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从2021年的16.6%提升至39.5%。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13.9%的快速增长,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分别实现64.3%、40.9%的高速增长。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昆明加强区域协作、承接产业转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市域内联动发展,支持五华西北片区+富民、盘龙双龙片区+空港、西山+安宁太平新城、晋宁+呈贡+度假区大渔片区等跨县域片区共建共享,加快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同时拓展市域外合作空间,建立完善与德宏、迪庆等省内州市产业链衔接互补、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更好发挥对滇中城市群及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大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合作交流,通过项目投资联动、园区共建、利益分享、市场开放等多种方式,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招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推动更多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向昆明转移。

凝心聚力谋发展、乘势而上开新局!昆明经开区召开2025年政企恳谈会暨经济工作会

昆明经开区召开2025年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推进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全局

嗨,朋友!经开“营商环境『盲点』大搜寻”等您来指路!
信息来源:昆明日报 昆明发布
编辑:蒋 玲

昆明经开区
政务信息公开发布平台
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