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开幕启程·聚焦绿色新篇

2025年11月6日上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由华证指数主办的“解码绿色低碳评级体系——赋能企业绿色转型”主题论坛顺利召开。本次活动汇聚企业高管、政策制定者、学者与投资机构代表等约50余人,围绕绿色评级、低碳转型与ESG实践展开深度交流,现场思想碰撞热烈。


02


主旨分享1·构建气候公园可持续发展韧性标准

会议伊始,上海气候周执委邹荣主任气候公园韧性标准体系为题发表演讲,系统阐释了气候公园韧性标准构建的要素指标以及全球气候公园的合作创新网络、生态伙伴与专业服务等内容,通过践行中国行动、发出亚洲声音、促进世界标准,为与会者提供了战略顶层设计视角下的低碳思路。

03


主旨分享2·低碳绿色供应链生态构建

华证指数ESG业务负责人刘尚鑫博士聚焦“绿色低碳供应链生态构建”主题,梳理了国内外近期相关的绿色低碳监管政策,结合具体案例重点对华证ESG评级体系进行解析,通过平台、标准、数据和工具等全面赋能国内供应链生态实现有效绿色低碳转型。


04


榜单发布·绿色低碳标杆企业树立行业典范

本次论坛隆重发布了“2025年华证A股上市公司绿色低碳先锋榜单”,邹荣主任、刘尚鑫博士为入选该榜单的贝泰妮、长江电力、杭叉集团、片仔癀、时代新材、潍柴动力、兴业证券、招商蛇口和中国外运共9家标杆企业代表颁奖。通过公开表彰在绿色治理、低碳转型等方面表现卓越的上市公司,充分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企业践行ESG理念的内生动力。

05

圆桌论坛·共议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华证指数ESG副总监胡继梅女士的主持下,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机遇、挑战与协同破局”展开激荡讨论。嘉宾就双碳政策、绿色投资、低碳认证、企业实践等热点议题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现场互动热烈,为参会者带来多维度启发。


来自碳治论坛研究院和中英碳治委员会的唐燕琪女士通过对比国际与国内“双碳”政策差异,解析欧盟CBAM、西班牙皇家法令214、EU ETS等政策机制,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低碳政策图景的差异性与协同性,以及这些政策在未来的演进路径,提出了政策对中国出海企业产生的“双刃剑”效应,并分析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奥雅纳董事、中国区气候及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凌飞女士指出房地产ESG实践已经融合了节能建筑和健康建筑的特性,并迎来与绿色金融融合的发展新机遇,同时提出现存建筑面临“运营碳数据难捕捉,改造投入与回报周期长”等挑战,指出应围绕能耗监测、节能改造与可再生能源应用三大路径融入ESG体系。

国泰海通证券可持续发展研究首席分析师赵子健先生指出当前中国ESG投资面临“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低、漂绿现象”等挑战。ESG投资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确立的背景下,在多个领域迎来了长期稳定的投资机会,并预判未来随着ESG信披和评级的深入速度会加快,ESG投资将越来越重视本土化的适应性。ESG投资将经历从简单的“负面筛选”向“主动管理驱动”的“影响力投资”转变的过程。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认证中心双碳总监李悦女士阐释绿色认证在帮助企业突破贸易壁垒、提升市场信用中的赋能作用,提出通过“数据溯源+现场核验+持续跟踪”三位一体机制,能有效识别与防范“漂绿”行为。

晶科能源可持续发展部的绿金项目负责人冯文远先生分享了晶科能源在绿色制造、供应链减碳与透明披露方面的经验,强调ESG评级提升对融资成本、客户信任与品牌声誉的实际助益,高评级已成为获取国际订单与战略合作的重要“通行证”。

06


闭幕展望·携手绿色低碳未来

本次论坛在充满希望的展望中画上圆满句号。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思想交流,更是一次行动的集结,它为行业各方绿色低碳转型按下了加速键,协同推进“双碳”目标进入了新的征程。


END








ABOUT US

JOIN US

联系我们

info@shanghaiclimateweek.org.cn


上海气候周是由百余家全球生态伙伴共同倡议发起,联合国和中国政府给予支持,政、商、学、社各类组织共同参与,以上海城市为背景,联合打造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应对气候变化交流与合作平台。


上海气候周以“中国行动、亚洲声音、世界标准”为宗旨,旨在促进社会多层次参与中国双碳目标承诺,向世界讲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中国故事,传递绿色转型的亚洲声音,加大气候变化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