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门子×三迭纪共话数字化制药未来
德国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西门子增材制造副总裁Karsten Heuser博士在现场发表主题演讲《制药未来:与三迭纪共同引领3D打印制药规模化变革》,深度阐述了三迭纪与西门子在3D打印领域的战略合作与创新实践(完整演讲内容可在三迭纪视频号观看)。
Karsten Heuser 博士以增材制造推动制药工业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三迭纪如何通过自主研发的熔融挤出沉积技术(Melt Extrusion Deposition, MED®),实现药物剂型的结构创新与精准释放控制,并在工业化生产、法规认证及全球合作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构建出未来制药的新范式。
Karsten Heuser博士在演讲中表示:“三迭纪正在跨越制药行业的创新鸿沟,从技术先驱者向实践应用者迈进。”
三迭纪基于MED®平台,构建了以数字化驱动的药物开发新体系,并在药物剂型结构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三迭纪与西门子合作构建了200余种药用辅料及1000余种辅料配方的材料数据库,为药物研发和剂型设计提供了强大数据支持,进一步提升了药物开发效率。
在智能制药方面,三迭纪已在南京建成一套智能化的生产体系,涵盖从物料制备、3D打印、产品包装到质量监控,实现了药物生产全过程的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全面满足国际质量体系的合规要求。同时,西门子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了“药品增材制造成熟度模型”,涵盖从配方开发、工艺工程、设备自动化到法规合规与维护服务等多个关键维度,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3D“智”药,中国制剂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在本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三迭纪现场展示了其领先的数字化剂型结构设计,让观众近距离感受3D打印技术与中国制剂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观众在现场通过体验数字化制剂模型和药片实物,清晰了解3D打印药物的结构设计;并通过现场视频和专业人员的讲解,了解3D打印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3D打印药物技术作为新一代固体制剂生产工艺,具备“剂型源于设计”的技术特点和“数字化”的天然属性。与传统制药工艺所需的制粒、混合、压片、包衣、铝塑等多道工序不同,三迭纪的熔融挤出沉积工艺仅需混匀熔融、3D打印、包装三步,即可完成从原辅料到药片成品的生产全流程。
自1947年创办以来,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已经历时77年,是全球工业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展览会之一。本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不仅是一次展现中国企业实力的机会,更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一步。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