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青机械简报微刊
  DAILY  EXPRESS
2024年11月21日,农历十月廿一,星期四
www.qd-evergreen.com


1.2024年1-10月中国共出口各类镁产品38.32万吨

2.2024年10月我国农机进出口数据速览

3.日本10月贸易收支对美顺差371.7亿元,对华逆差363.2亿元

4.11月21日全国部分市场生铁、废钢及铝价格

5.COP29谈判陷僵局 达成目标任重道远

6.福特汽车计划在德国裁员2900人

7.口岸经济助内陆地区成开放前沿

8.业绩下降大幅裁员 日欧多家车企遭遇逆风

9.不出国门对接全球买家

10.俄气断供奥地利 欧盟今冬“气”从何来




2024年1-10月中国共出口各类镁产品38.32万吨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0月份中国出口各类镁产品约4.25万吨,环比增长约27.25%,同比增长31.17%;出口金额约1.13亿美元,环比增长约24.18%,同比增长约2.73%。

1-10月中国共出口各类镁产品38.32万吨,同比增长15.53%;累计金额约10.95亿美元,同比下降5.10%。其中镁锭共出口21.95万吨,同比增长28.14%;镁合金共出口8.18万吨,同比下降7.36%;镁粉共出口6.93万吨,同比增长13.42%。






2024年10月我国农机进出口数据速览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2024年10月进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人民币值),下面来看一下我国农业机械进出口相关详细数据。

2024年10月,我国农业机械进口金额为41,733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3.7%;1-10月累计进口金额为452,990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7%。

收获机械方面:当月进口数量为283台,比去年同期增长41.5%;当月进口金额为22,84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3%;1-10月累计进口数量为2696台,比去年同期下降23.8%; 1-10月累计进口金额为222,831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6.5%。

拖拉机方面:当月进口数量为52台,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当月进口金额为750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7.6%;1-10月累计进口数量为1058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0.7%; 1-10月累计进口金额为109,15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

出口情况

2024年10月,我国农业机械当月出口金额为410,08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6%;1-10月累计出口金额为4,010,80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4%。

拖拉机方面:当月出口数量为12204辆,比去年同期增长7.7%;当月出口金额为52,21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1-10月累计出口数量为125087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5%;1-10月累计出口金额为550,968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8%。





日本10月贸易收支对美顺差371.7亿元,对华逆差363.2亿元

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日本10月总贸易贸易收支为逆差4612亿日元(214.48亿人民币),连续第四个月出现贸易逆差。其中对美贸易收支为顺差7993亿日元(371.71亿人民币),对华逆差7810亿日元(363.20亿人民币),进口额创历史新高。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财务省20日公布10月贸易统计初值(以通关为准)。

由于日元疲软和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进口成本居高不下,10月日本进口额增加0.4%至9.8879万亿日元,连增7个月。进口额创历年10月数据的次高。电子计算机类和有色金属矿分别增加46.0%和38.3%。原油粗油和煤炭的进口额减少。

而出口额同比增加3.1%至9.4267万亿日元,两个月来首次增加。按种类分,受在中国对半导体设备投资扩大提振影响,半导体等制造装置对华出口大增42.6%。另外,对美医药品出口也势头良好。

从国家和地区来看,对美贸易收支为顺差7993亿日元。对华为逆差7810亿日元,进口额创历史新高。




11月21日全国部分市场生铁、废钢及铝价格





中欧技术团队在京举行5轮磋商,取得了一定进展

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已进入关键的第二周。大会主席团表示,谈判虽取得一些进展,但在气候融资等几个关键问题上陷入僵局,距离就新的气候融资方案达成一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COP29首周谈判在多重挑战中展开,各方在碳交易规则、气候资金和适应目标等关键议题上取得一些进展,但整体步伐缓慢。

本次大会上,各方最关注的议题还是气候资金问题,即新的气候融资集体量化目标(NCQG)。为支持发展中国家向气候适应型未来转型,各方正就NCQG展开谈判,以期在2009年“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捐资1000亿美元”基础上,制定全球2025年后的气候融资目标,并就资金机制相关安排达成共识。因此,本次大会也被称为“气候融资大会”。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大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气候资金谈判达成共识的关键是发达国家按照《巴黎协定》第九条要求,作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的承诺,并达到相应承诺数额。

刘振民指出,大会第一周进展有限,现在谈判还在进行,交锋激烈。刘振民强调,各国应逐步认识到包括资金等关键议题在COP29达成协议,不仅影响到本届大会的成败,而且影响到《巴黎协定》下多边合作进程的方向。

COP29目前已进入“政治周”。有关国家的部长和高级官员在谈判桌接手最终文本的谈判。COP29主席国阿塞拜疆敦促部长们加快讨论速度,展现勇气,达成一项公平且雄心勃勃的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19日表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已向COP29的谈判代表发出明确信息,即各缔约方在离开巴库前,一定要达成新的融资目标,这符合每个国家的利益。斯蒂尔在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敦促各方代表集中精力推动解决核心问题,加速敲定新的气候融资协议,以弥补气候变化所致损失,助推清洁能源转型。






福特汽车计划在德国裁员2900人

综合德国媒体20日报道,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计划在德国裁员2900人,裁员计划主要针对其位于德国科隆的工厂。福特汽车公司20日发布公告说,计划2027年年底前进一步在欧洲裁员4000人,以降低成本并减少在电气化转型中遭受的损失。

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科隆既是福特欧洲总部所在地,也是其电动汽车生产基地。目前福特科隆工厂有近1.2万名员工,裁员2900人意味着约四分之一的岗位将被削减。

德新社援引福特德国劳资委员会主席本亚明·格鲁施卡的话说,将“强烈抵制”工厂裁员计划。

据悉,福特此次在欧洲的重组计划,除在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进行裁员外,还包括在英国裁员800人。

福特汽车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约翰·劳勒在公告中表示,德国和欧洲目前缺乏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明确且清晰的政策议程,其中包括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激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措施,以及提高制造商成本竞争优势等内容。 

日前,福特科隆工厂宣布降低电动汽车产量并缩减工时,以应对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市场电动汽车需求低迷状况。



口岸经济助内陆地区成开放前沿

甘肃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向乌兹别克斯坦开行了搭载290台中国商品车的中亚班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累计突破4万列;内蒙古自治区陆路口岸货运量再次突破1亿吨大关……

近年来,西北内陆地区持续做大做强口岸经济,正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

今年以来,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已成功向中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发运33列JSQ型车(商品车铁路运输专用车)商品车国际班列,共计9119台国产汽车驶向海外市场。

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柱介绍,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中亚消费者的青睐,国际港积极开拓市场。“我们适时组织商品车出口专列,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开拓中亚市场提供稳定运力,也有助于提升企业集货能力和集结效率,加快兰州汽车出口集贸中心建设。”他说。

在既不靠海也不沿边的内陆地区开展大规模进出口业务,离不开贸易口岸建设。

甘肃近年来获批建设了进境水果和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等多类口岸,常态化开展肉类、木材、水果、冰鲜水产品、棉纱等进口业务,贸易业态不断丰富,对外开放层次不断提高。

在内蒙古自治区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14个陆路口岸昼夜不停运转。从智能通关到边民互市,从中欧班列到跨境旅游,通过不断优化通关流程、拓展贸易渠道、完善开放平台,内蒙古正推进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

拥有20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的新疆,近年来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口岸经济带”。今年以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中欧(中亚)班列日均通行数量保持在22列以上,平均每2个小时就会完成一列入境返程中欧班列的换装。今年1至9月,中欧(中亚)班列开行6269列,同比增长8.1%;口岸过货量880.5万吨,同比增长9%。

如今,西北各地正不断提升通关效率,推动内陆地区口岸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在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橘红色的AGV无人驾驶车辆在中蒙边境穿梭,海关智能卡口能在30秒内完成车辆放行。满都拉口岸入境货运车辆可在30秒内完成重量核对,卡口放行最多需要6秒。在满洲里铁路口岸,海关工作人员通过优化检测流程和电子化作业,将中欧班列监管时间从近6小时缩减至5分钟。

在兰州铁路口岸,兰州海关等监管部门持续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申报、电子化放行、报关单网上办理等改革措施,并先后实施“提前申报、预约通关”,符合条件的商品“先放行后检测”等一揽子惠企“组合拳”,帮助企业赢得通关时间。

口岸经济日益成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自治区口岸办主任刘永明表示,内蒙古将继续发挥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不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柯表示,内陆地区的口岸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紧密连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内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机遇。



业绩下降大幅裁员 日欧多家车企遭遇逆风

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商上半财年净利润下滑,同时欧洲多家汽车制造商宣布裁员等成本缩减计划,折射出日本和欧洲汽车行业的困境和黯淡前景。

日产汽车净利暴跌94%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日产汽车近日公布的业绩数据显示,2024上半财年(4月至9月),公司净营收同比降低1.3%至5.98万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大跌90.2%至329.08亿日元,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5.6%降至仅0.5%;净利润同比大降93.5%至192.23亿日元。

其中,业绩最差的是今年第二财季(7月至9月),其净营收为2.99万亿日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15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为319亿日元,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650亿日元,更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081亿日元,同比降幅高达85%;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6%降至1.1%;净亏损为93亿日元,而去年同期实现了1907亿日元的净利润。

鉴于上述情况,日产下调全财年预期,将销售收入预期从14万亿日元下调至12.7万亿日元;营业利润预期从5000亿日元调低至1500亿日元。全球销售目标也从365万辆减至340万辆。

在此背景下,日产汽车7日宣布,将把全球产能削减20%,同时裁员9000人。日产社长内田诚在记者会上说:“市场环境极为严峻。我们的核心车型销售没有达到预期。”内田诚宣布,他为业绩恶化承担责任,自愿减薪50%。

据日本媒体报道,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但日产汽车在美国市场没有投入这类车型;在中国市场,面对来自电动汽车的激烈竞争,日产缺乏相应对策,销售同样下滑。目前日产全球员工总数为13万人,将削减约7%。这是该公司自2019年宣布关闭或缩小全球14个基地、裁员约1.25万人以来,再次大规模重组工厂和裁员。

报道称,造成业绩低迷的原因之一是长久以来未曾改变的经营文化,自上而下“等待指示”的文化至今仍然根深蒂固,使公司未能应对行业的激烈变化,导致了当前的困境。

日本7家主要汽车制造商今年上半财年的财报已全部出炉,其中丰田、本田、三菱和马自达的净利润和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下滑。由于欺诈丑闻和召回导致生产停工,丰田汽车7月至9月的净利润总计5737亿日元,较去年同期的1.28万亿日元下降55%。

除了丰田的欺诈丑闻之外,本田、铃木和雅马哈等其他日本知名汽车制造商也均在同一时期爆出造假新闻。在截至9月30日的2024财年第二财季,本田汽车当季营业利润为2579亿日元,远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4311亿日元。

欧洲车企迎来裁员潮

据法新社报道,近期,欧洲多家汽车制造商近日也宣布了裁员或者关闭工厂的计划。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欧洲汽车行业在困境中艰难挣扎的表现。

当地时间11月7日,斯特兰蒂斯集团宣布将从2025年初开始,在其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的吉普车工厂裁员1100名员工,以 “重新获得竞争优势”。由于销售下降、为减少车辆库存开展了促销活动,该集团第三季度在北美的营业额大幅下降42%。

据德国媒体《经理人杂志》7日消息,继宣布关闭布鲁塞尔工厂使3000个工作岗位受到影响之后,奥迪还计划在德国裁员约4500人。

德国传统汽车巨头大众汽车集团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84.78亿欧元,同比下降0.5%;营业利润28.55亿欧元,同比下降高达41.7%,跌至三年来的最低水平。此前,大众汽车已宣布将关闭在德国的三家工厂,并裁员数万人。大众汽车表示,其目标是降低劳动力成本,确保其业务在较长时期内可持续发展。

法国轮胎制造商米其林集团11月5日宣布,将关闭其位于法国西部的绍莱和瓦纳工厂,并裁员1250人,还准备在2025年之前关闭德国的两家工厂。近20年来,米其林在法员工数量已从2003年的超过3万人减少到目前的约1.8万人。

此外,博世、采埃孚和法雷奥等欧洲汽车供应巨头也宣布了成本削减计划。博世集团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宣布了多次裁员计划,最新的裁员行动影响了德国7000多个工作岗位,主要涉及汽车供应部门。德国另一家汽车零部件巨头舍弗勒集团5日宣布,将在欧洲裁员约4700人。由于欧洲汽车业低迷拖累零部件销售,舍弗勒今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几乎腰斩。

日欧车企面临困境

日本车企目前无论是在日本本土还是海外市场,都面临着困境。分析人士表示,日系车企的新产品阵容缺乏吸引力,而且消费者对电动汽车需求减弱也是一个问题。

以日产汽车为例,目前在北美,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放缓,而作为过渡产品的混合动力车销量出现增长。然而,日产将重点放在纯电动汽车的销售上,未能及时推出混合动力车,导致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麦格理证券韩国公司分析师詹姆斯·洪称,日产汽车需要重新审视其电动汽车战略。

再看欧洲汽车业,随着碳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欧洲传统车企正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然而欧洲电动汽车的销售持续疲软。欧洲相关行业协会近日已就当地汽车行业发展状况发出预警。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秘书长本杰明·克里格说:“这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糟糕的时期,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困难时期。”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指出,欧洲新车市场处于低位,而电动化转型的进程也比预期要慢得多。汽车行业已在新技术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但回报太慢。该协会呼吁欧盟委员会采取措施,加强对新技术的投资,并降低电力价格,以确保欧洲的竞争力。




不出国门对接全球买家

11月7日至9日,由中国国际商会西安商会、全联石油业商会主办的第九届世界石油天然气装备博览会(WOGE2024)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苏丹共和国驻华大使奥默尔·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西迪格,苏丹共和国能源与石油部部长默赫尔迪恩·纳伊姆·穆罕默德·赛义德,缅甸联邦共和国能源部部长科·科·卢温,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能源发展部部长何塞·拉蒙·席尔瓦·阿里萨巴洛,尼日利亚国家参议院国家发展委员会主席阿苏阔,中共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许克涛,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张文政,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冯若,西安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冉红斌,全联石油业商会常务会长黄福臣等出席了开幕式。

全球买家多

本次展会汇集了来自海内外的优秀参展企业141家,包括延长石油装备、西油大科技、宝鸡钛业、西特电缆、四川金星、伊朗DANA能源、沙特KJO公司、墨西哥PQ集团等行业标杆企业,伊朗展团、墨西哥展团、尼日利亚展团等国际展团也在展会上精彩亮相。来自伊朗、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墨西哥、俄罗斯、马来西亚、尼日利亚、苏丹、科威特、缅甸等26个石油国家的430多名国际买家到场参观采购。其中,来自苏丹能源和石油部、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苏丹国家管道公司、缅甸能源部、缅甸国家油气公司(MOGC)、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KNPC)、马来西亚石油资源公司(MPRC)、沙特KJO公司、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能源部、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等重要嘉宾莅临展会现场,与国内外参展企业展开交流与深度合作。

此外,国内专业买家的观展热情也十分高涨,来自陕西、甘肃、河北、江苏、上海、北京、天津、广东、辽宁、贵州、浙江、新疆等22个省市自治区的专业采购商及观众达11612人次。

参展效果好

为期三天的展会,集中展示了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业行业的最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囊括了石油设备、炼化设备、安防设备、泵阀管线、仪器仪表、新材料等12大品类的千余种产品。展会现场还发布了多项行业首创的技术和产品,如西安石油大油气科技有限公司可有效提高油藏采收率的三款解堵类、驱油类产品,引起了现场多家国内外石油公司的极大兴趣。

陕西延长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作为石油装备专业制造生产单位,携20余项产品亮相展会,通过“现场讲解+视频演示”等方式,围绕油套管、接箍及特殊扣、三相流实时计量仪、三层复合带等产品的特色、优点以及所取得的专业资质和所适用行业等有关情况,向国内外客商进行推介,赢得了高度关注和青睐。

安徽鸿申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在本次展会上重点展出了一款集增压保供、气举于一体的压缩机,这款产品长期以来供给长庆油田,应用效果反馈良好。公司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将公司的优势产品和技术更广泛地推广到俄罗斯、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地。

RANS Larma nano-tech是来自伊朗展团的一家研发生产防腐纳米涂料的公司。“以前公司的重点市场在伊朗,现在想要通过世界石油天然气装备博览会这个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公司总经理Mahdi Rahmani表示,在展会现场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企业,交到了很多朋友,还和其中几家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希望明年还能来西安参加第十届世界石油天然气装备博览会,和更多的合作伙伴携手进步、共同发展。

同期活动多

除了展览单元之外,两场同期大会——第三届世界石油天然气大会和“第九届世界石油化工装备采购大会”也是本届博览会的特色亮点活动。

第三届世界石油天然气大会是汇聚世界重要石油国家(城市)油气能源领域行业领袖的高端论坛会议活动,内容涉及全球油气行业最新资讯、发展动态、产业发展规划、上下游技术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中外能源领域合作等。

为保障参展企业推广效果,主办方积极邀约数十家国际专业采购商参加第九届世界石油化工装备采购大会,伊朗DANA能源公司、韩国现代工程建设公司、塞尔维亚NIS集团、墨西哥石油和天然气联盟、墨西哥PQ集团、阿联酋PETRO GLOBE等国内外实力采购商在自己专属的采购对接位上与多家参展企业针对具体采购需求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洽谈,实现了更加精准高效的对接。

本次国际展团之一的尼日利亚展团在展会期间与组委会共同举办了非洲商业投资论坛,现场分享了尼日利亚的油气资源状况、开发前景以及投资机会,吸引了众多展商和买家参与互动、洽谈合作。

展会成果丰

据了解,本次展会期间国际采购团的重大意向采购订单总金额约15.7亿元。其中哈萨克斯坦国家采购团意向采购产品有油田化学品、修井机、钻井设备、压缩机组、发电机组等;苏丹国家管道公司对管道与管道接箍等产品有较大的需求;伊朗MAPSA集团需求录井装置、取心工具、H2S安全设备、检验工具等;塞尔维亚NIS集团也在展会上接触了多家录井设备、气体探测器和气相色谱仪的供应商,接下来会进行多次的沟通洽谈,促进合作落地。

据悉,2025年第十届世界石油天然气装备博览会将继续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届时,展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规划展览面积40000平方米、参展企业600家、专业买家和观众数量将突破35000人次。

链接全球,对接全球。世界石油天然气装备博览会将继续秉持让全球油气生意更简单的办展理念,扎根西安,以面向世界的开放姿态,努力搭建展示成果、交流技术、促进合作的专业平台,与全球行业伙伴一起共创油气化工领域国际合作新局面。


俄气断供奥地利 欧盟今冬“气”从何来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奥地利能源监管机构16日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已于当天停止向奥地利国家石油天然气集团接收端输送天然气。奥地利成为最新一个被俄气“断供”的欧盟国家。

俄气提前12小时通知奥方“断供”决定。奥地利国家石油天然气集团15日说,它早就在为这一结果做准备,将通过从德国、意大利、荷兰进口满足其用户需求。奥地利总理卡尔·内哈默也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安抚民众,说国家有充足的天然气储备,今冬“没有一户人家会受冻”。

不过,随着供暖季临近,不少欧盟国家政府势必要设法应对居高不下的气价及其带来的民怨。

俄方断供决定缘于奥地利国家石油天然气集团发起的仲裁官司裁决。这家奥地利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先前向国际商会申诉,要求俄气就“断供”该集团德国分公司赔偿其经济损失,仲裁庭本周早些时候裁定奥方胜诉,要求俄气赔偿2.3亿欧元。奥方遂以抵消赔偿款为由,表示将停止向俄气支付其奥地利分公司购气费用。

几十年来,俄罗斯通过一条苏联时期建设的跨境输气管道将俄西伯利亚北部所产天然气经乌克兰送达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奥地利原本是这条管道最大的接收方,正常情况下每天接收1700万立方米天然气,占该管道总输气量40%。

乌克兰方面已表示不打算续签5年一期的中转输气协议,合同将在今年年底到期,届时该管道将关闭。

不过,到目前为止,俄气仍持续通过该管道输送天然气,16日输送量为4240万立方米天然气,与15日水平保持一致。路透社收集的数据显示,2023年,俄罗斯经该管道输送了大约15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这些天然气满足了奥地利及其邻国匈牙利、斯洛伐克三国市场总和约65%的用气需求。

俄乌冲突2022年2月升级前,俄罗斯原本是欧盟国家最大的单一天然气供应源,通过多条直通或中转管道输送占欧盟市场约四成需求的天然气。

但在欧盟因乌克兰危机制裁俄罗斯并制定“摆脱对俄能源依赖”政策后,俄方对欧输气量大幅减少,尤其在俄罗斯直通德国的两条“北溪”海底输气管道2022年9月遭人为爆炸破坏后,供气量进一步锐减。欧盟国家不得不紧急寻找替代进口源,如挪威、卡塔尔,还不得不购买昂贵的美国液化天然气,从而承受本国气价高涨、生活生产成本上升、民众怨声载道的代价。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受损最直接、最显著。

奥地利能源部长莱奥诺蕾·格韦斯勒说,先前,奥地利消耗的大部分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其比重去年12月达到98%的峰值。

奥地利被断供后,主要经乌克兰中转管道接收俄产天然气的欧盟国家仅剩斯洛伐克,匈牙利目前主要通过经土耳其中转的黑海海底管道“土耳其溪”获得俄产天然气,而欧盟领导层仍在不断施压匈牙利放弃使用俄罗斯能源。

德国总理朔尔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15日进行了2022年12月以来第一次通话。克里姆林宫声明说,普京向朔尔茨表示,假如德国有兴趣,俄方愿意考虑恢复两国间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

不过,欧盟委员会分管能源事务的委员卡德丽·西姆松在阿塞拜疆参加联合国气候会议的间隙对路透社记者的表态依然强硬,称俄罗斯经乌克兰中转向欧盟输气管道没必要维持,因为所有通过该管道接收天然气的欧盟国家都有替代供应源,足以填补该管道关闭后产生的能源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