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赴深圳调研,主持召开新型研究型大学调研座谈会;
大湾区大学(筹)参加,并且汇报了筹建进展。
这引发了大湾区大学2025年能否就加速落地的讨论。
今天快速简洁分享东莞为什么急需大湾区大学,如果招生,可能的排位又去到哪?
01| 东莞要破局,急需大湾区大学!
1.东莞,国家给的最新定位,高等教育拖后腿了
最新国务院给东莞的定位是:
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
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等功能。
(图片来源:城市战争)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去年成立后,东莞告别了重磅大学荒漠。
即便如此,东莞9个大学(含校区)在校生数仅17.65万,国内前30名都进不去。
与万亿城市的身份格格不入。
重磅大学少,顶尖创新人才汇聚度不足,有活力的年轻人不多,东莞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很难兑现。
2.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2025年东莞一号文已释放最强信号
DeepSeek和杭州的启示录,东莞肯定看了的,也在布局。
2月份刚刚公布的东莞1号文就提出:
到2027年,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相关产业规模分别突破300亿元和3000亿元;
未来3年将投入不少于30亿元财政奖资金、设立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为企业、高校院所、社会组织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
而与东莞未来+产业深度匹配的大湾区大学,东莞肯定是给了大期望!
3.东莞志于打造自己的X小龙,大湾区大学和松山湖是重要一环
松山湖是东莞未来创新梦想超级中心。
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以及华为等一批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港城莞...
松山湖创新的齿轮几乎就差大湾区大学一环。
创新很难被规划设计,但是创新土壤的耕耘和人才的汇聚,才有无限可能。
4.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
也就是说,这是国家战略,又是广东省委战略,落地是迟早的事。
02 | 大湾区大学,2025年很有可能落地!
种种信号向好。
最近教育部长亲临,25年广东省公开表态支持筹办,25年大湾区大学落地是大概率了。
2024年10月发布的广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的意见》,明确表示:支持深圳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深圳海洋大学等高校加快建设。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已列入: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24年12月,松山湖校区正式完工;
另外一个校区滨海湾校区一期拟于今年3月开建,东莞承诺不低于100亿的投入。
25年教育部批复的可能性已经很高了,唯一的悬念或许是今年是否可以招生。
03 | 大湾区大学若招生,排位能去到哪里?
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定位,聚焦物质科学、先进工程、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理学、金融等6个方向,开设计算机、应用数学、物理学、材料、工业工程等5个专业,松山湖+毗邻华为,一切迹象表明大湾区大学若招生,投档分绝对不会低。
远期办学规模为1万人,本研比例1:1预期,也即若第一年招生,招生数大概率不会高于500人。
以300-500人作为基数,大概率也会采取深理工一样的计算机大类招生方式;
若没有重磅奖学金或包分配的王炸政策,投档排位预计是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水准。
2024年深圳技术大学在广东的投档,物理类最低564分,53416位。
大湾区大学即便大类招生,但是有材料或工业工程专业的分流的字眼的话(具体以到时官方招生计划为准),其实多少会冲淡考生的兴趣。
从港城莞第一年并没有很火的情况来看,若25年招生,大湾区大学热度应不会太强;
个人预测参照排位应就是略低于深职大的排位,也即排位6万排位以内,按照24年,分数在556分以上。
(图片来源: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