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下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AI赋能教育消费:个性化升级、场景拓展与价值重构”主题会议在上海虹桥绿地铂瑞酒店举行。


会议由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主办,国声智库和WWEC世界教育者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上海东昊岚天会展有限公司承办,上海留学生企业协会、映魅咨询协办,SPBCN国际英文拼词大会、GE5教育、软科启点作为支持单位,寰启创影作为赞助伙伴。会议汇聚了来自政府、教育、文化、科技、学术、企业及资本等领域的三百余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精英,共襄盛举。


圆桌以《超越课堂的“第二空间”——AI构建的科创与人文素养培育新场景》为主题,由君学书院副院长白晓春主持,邀请到了统一教育集团董事长张德春、OEC董事长、总经理、OEC中拓研究院院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親基金」教育基金创始发起人徐鹏、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人教育成长计划项目负责人黄国忠、软科启点创始人&CEO谢正羽共同探讨。


聚焦于AI如何赋能课堂之外的“第二空间”——即课外、校外、社会实践等非正式教育场景,探索其在科创能力培养与人文素养涵育中的融合路径与创新可能。



张德春:统一教育自2017年起联合斯坦福大学在线中学研发全学段AI智能学习系统,2024年推出“教练+AI”伴学平台,采用类淘宝模式实现师资、生源、课程的智能匹配。目前平台已开设5000+智能校区,汇聚超1万名教师。


徐鹏:过去15年服务全国17省市65个区县128所农村学校,推动“AI未来教室”公益项目,致力于通过课程变革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呼吁技术力量关注农村教育的真实需求。


黄国忠: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构建以17项全球目标为内核的“全人教育成长计划”,融合过程性评价、社会实践与AI数据追踪,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与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谢正羽:软科启点以白名单赛事为特色,开发面向中小学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解决公办学校“有课程无师资、无体系”的痛点,推动AI教育从兴趣走向标准。



AI如何在课外“第二空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元认知能力?


张德春

AI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学习效率,但真正决定学习成效的是学习能力——包括动力、方法、习惯与策略。


他以亲身经历为例:通过“教练+AI”双升系统,在40天内帮助高考成绩350分的儿子提升至630分。


强调未来教育主流形态应为“教练+AI”:AI承担60%的效率支持(如错题分析、路径推荐),教练承担40%的情感陪伴与习惯塑造(如目标设定、思维引导)。


类比医疗:“设备+医生”缺一不可,教育亦需“技术+人”的协同。


AI如何赋能教育公益,促进偏远地区科创与人文素养均衡发展?


徐鹏

当前教育公平的最大障碍并非资源匮乏,而是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系统封闭性,尤其农村教师的学习能力与变革意愿不足。


AI不是替代教师,而是通过“陪跑式赋能”(非传统培训)帮助乡村教师建立个性化教学能力。


提出AI赋能乡村教育的三大支柱:

·简单化:工具易用、落地可行;

·有温度:结合在地文化(方言、非遗、乡土资源)设计内容;

·可持续:构建可传承、可迭代的生态系统,避免“人走政息”。


呼吁技术方开发高质量、低成本、强适配的普惠产品,真正服务中国教育的“底盘”。


AI如何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在实践场景中培育综合素养?


黄国忠

全人教育以联合国SDGs为框架,通过“AI数据追踪 + 导师引导”双轨机制,记录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行为、能力与价值观成长。


AI可动态识别学生参与深度与能力短板,生成个性化成长路径;导师则负责价值观引导与心智关怀,实现“数据驱动 + 人文浸润”的评估闭环。


联合国项目具备全球公信力,可为校外机构提供权威品牌背书,助力其在“教育强国”政策下转型素质教育,服务学生升学与终身发展。


AI驱动下,科创与人文素养培育的未来创新方向?


谢正羽

当前AI对基础教育的赋能更多是“降维应用”:如3D打印精准建模、全息投影教学等,大幅降低科创实践门槛。

·行业现状:上海AI科创教育机构存量不足300家,全国素质教育赛道占比不到1%,缺乏头部品牌,但增量空间巨大。

·时代红利:家长群体年轻化、高知化,不再唯分数论,更重视多元素养,为AI科创教育创造广阔市场。

呼吁民办教育协会设立科学教育专委会,给予小众赛道政策与资源支持。


面向未来,“教练+AI”模式如何走得更稳更远?


张德春

教育行业长期未被互联网深度改造,AI将催生新型协作生态。


其平台通过“分工专业化”:招生者专注引流,教师专注教学,系统自动匹配与分润,让每个参与者发挥所长、获得保障。


目标是打造教育界的“淘宝平台”,在未来5–10年成为主流赋能体。


全人教育如何赋能中国教育生态?

黄国忠

全人教育包含六大模块,全面呼应SDGs:


·社会责任(公益参与)

·体育与健康

·劳动与技能(生活能力、审美)

·文化与传承(民族文化+跨文化理解)

·科学与创新

·环境与户外(绿色生活、社区参与)


该体系面向学校、家庭、企业、个人开放,强调“人人可参与、事事可育人”。


嘉宾寄语

张德春

让AI有温度,让教育更智能,让学习更高效。

徐鹏

AI不是取代老师,而是为农村孩子插上改变家乡的智慧翅膀,请多关照乡村学校。

黄国忠

AI解决“教”的问题,而“育”的使命,需要我们走进社会去践行。

谢正羽

愿人工智能减少因资源配置不均造成的教育差距。

白晓春

“第二空间”不是课堂的延伸,而是人格成长的试验田。当AI以谦逊的姿态融入其中,它便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成为陪伴青少年探索世界、认识自我、服务社会的温暖力量。


本场论坛深刻揭示:真正的“第二空间”,不是课堂的延伸,而是人格觉醒的土壤、社会责任的起点、创新精神的孵化器。


当AI以谦逊姿态融入其中——它不再是冰冷的算法,而是激发探究的火种;不再是割裂城乡的壁垒,而是连接资源的桥梁;不再是取代教师的威胁,而是赋能教练的伙伴。


更多精彩内容详细报道,后续将持续更新,关注【世界教育者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