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圈 | 一种跨时区的阅读方式
2025年3月15日,由中华商务贸易有限公司国际教育服务中心和深圳市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学校联合主办的2025年第二届国际学校/国际课程交流研讨会在广东深圳举行。本届论坛以“课程融合与科技赋能新趋势”为主题,邀请了多位教育专家、科技企业代表及一线教师等,共设立5场专家讲座,2场圆桌讨论,来自全国多个城市的学校和机构的一百多名教师代表参会,共同助力大湾区教育创新,推动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学校学术校长潘庆辉在开场致辞时,提到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传统角色正面临深刻变革,此次研讨会的科技主题带来的全新思维视角,助力教师在AI时代重新定位教育使命与价值。
中华商务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凯向现场的专家和参会代表表达了问候。他提到:面对国际教育格局的快速变革与创新发展态势,本次活动旨在搭建高质量的教育交流平台,促进国际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深度对话与经验共享,同时就未来国际教育工作提出更高更远的美好愿景。
专家讲座
中黄教育集团副总裁兼课程发展与评估中心总监李康华在“破界·重构:课程融合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主题下指出,在AI时代的教育范式转换背景下,课程融合应以学习科学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国际课程体系的融合创新,构建支持全人发展的教育生态体系。
在交流环节,李康华博士就公办教育体系转学生如何有效融入国际化学校这一现实问题,分享了中黄集团下学校的经验:提供个性化教育,每月进行心理测评跟踪学生发展,并通过家长工作坊等创新方式加强家校合作。




东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执行校长金礼贤以“What is curriculum”作为演讲的开场,引发了在场对教育空间与课程边界的深入思考。金校长表示,新时代教育者需重新定义课程边界,构建“严而有爱,融洽有序”的学习生态。新的技术,新的思潮都是为人服务的,并且需要通过人与人的链接才能落到实处。他指出,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初心,坚持以香港教育七大学习目标为纲,融合八大学科领域,打造“严而有爱”的国际化学校,为学生营造最佳学习环境。在互动环节,深圳市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学校党支部书记刘速与金校长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交流。




在“教学评估驱动课程改进:从香港课程发展经验与 DSE 考评方向倒推的课程设置与实践”主题研讨中,深圳市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学校的学术校长潘庆辉和校长助理兼教学与考务中心主任张兰,与参会老师深入交流。潘校长凭借其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结合最新的“学会学习2+”框架,详细分析了香港课程更新的理念、目标、指引、学域划分及 DSE 考评趋势等。他指出,香港课程更新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学科思维,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指引,引导学生在不同学域中探索知识。在集团化办学条件下,这种课程框架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有助于统一教学标准,提升教学质量。




张校助则以普林云海学校课程设计为案例,分享学校以多课程多方向升学通道为目标的成功实践经验。同时,作为深圳妈妈的张校助,生动地介绍了学校在多学科课程融合和素质教育延伸活动中的尝试与思考。这些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为他们构建了多元立体的国际化视野,为未来升学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学理念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普林云海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生成式AI重塑全球教育格局的背景下,广东以色列理工附属学校高中部 DSE 课程总监、大湾区 DSE 教师联盟学会会长詹文通带来主题讲座“拥抱 AI 浪潮科技教育如何赋能国际教育新生态”。面对DeepSeek、ChatGPT等工具的普及,他提出教师角色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架构师,在教学中实现人机协同,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这是当前国际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挑战。

香港教育图书有限公司电子教育拓展总监羊怡平谈到香港数字化教育的现况与机遇,深入分析了香港中小学电子教学的发展历程、当前状况以及生成式AI等重要议题,推动了两地在智慧教育研发、教师培训体系及教育科技标准制定等领域深度协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双向赋能与创新突破。

圆桌交流
上午圆桌交流就“在湾区生态下,各类国际课程融入本地文化教育环境的经验和看法,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为主题进行了讨论,在东莞望牛墩多维学校校长王飞雪的主持下,广州增城誉德莱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学副校长 DSE 课程主任邝伟杰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他在国际课程领域的实践过程及宝贵的经验。星力国际教育创始人李淑芳则强调了香港与内地教师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下午圆桌就“如何让一线教师快速掌握新科技教学理念和技术,并基于此乐于善于做出教学创新和突破”为主题,广东以色列理工附属学校高中部 DSE 课程总监、大湾区 DSE 教师联盟学会会长詹文通作为主持人,谈到AI时代下教师工作的变化。
香港圣公会何明华会督中学校长、香港电脑教育学会荣誉主席金伟明以AI批改作文为例,指出AI虽能提供初步评估,但教师仍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这体现了教育工作者需兼顾教学严谨性与人文关怀。
才博教育创始人杜建平先生则从技术层面表达见解。杜总称其AI工具为“智能体”。他认为AI发展迅速,教师可以通过熟练掌握 Prompts 写法训练培养自己的AI模型,让自己的智能体成为自己教学工作上的左膀右臂。
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冯实则从教育理念的角度分享观点。她指出,AI时代的来临或将重塑社会人才需求格局,促使人才培育从专才时代回归到通才时代。这意味着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全人发展,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多元化挑战。

除了专家讲座及与圆桌讨论外,现场展厅也展出了各大出版社代表带来的最新教育产品和资源。中华商贸国际教育服务中心作为领先的国际学校专业服务机构,为全国各地教育机构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图书和教具。其负责人会后表示将持续优化服务平台,为国际教育工作者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并期待第三届交流研讨会的举行。



原版圈 | 一种跨时区的阅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