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赛迪论坛在京举办,同期举办商业航天分论坛。

商业航天分论坛以“共享航天机遇 共绘商业新篇”为主题,旨在深入交流商业航天发展趋势、特点、规律,聚焦“星、箭、场、测、用”全产业链探讨新机遇、新挑战,为推进商业航天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苏波,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行政和财务部部长李高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酒泉市委员会副主席李润元,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领导出席论坛。国家航天局有关司局领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文强出席论坛并致辞。
图片
刘文强在致辞中表示,在政策引导、资金加持、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驱动下,我国商业航天实现快速发展,“星、箭、场、测、用”全产业链各环节取得可喜成绩,为航天事业注入全新活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更清醒地认识到,商业航天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与战略机遇并存,内外部压力持续加大。近年来,赛迪研究院不断深化商业航天相关研究、探索和支撑工作。一方面,围绕星箭研制提质降本增效、发射场商业化运营、通导遥一体化应用、商业航天标准体系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纵深研究、前瞻研究、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行业服务能力不断强化,面向海南、甘肃等地方政府提供商业航天决策支撑和规划服务,面向行业提供专业化软硬件鉴定测评和咨询服务,已形成较强品牌影响力。

在成果发布环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军民所所长杨柯巍发布了题为“‘十五五’商业航天发展思路与路径”报告。杨柯巍表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生态已进入成长期。“十五五”时期推进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重点要统筹好“五对重要关系”:一是民用航天与商业航天的关系;二是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三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四是服务国家战略与实现商业盈利的关系;五是国家队和民间队的关系。同时表示,践行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完善商业航天产业链生态是“十五五”时期消除内外部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建议:准确把握商业航天发展阶段和趋势特征,以安全健康发展为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链条提质降本增效为导向,以产业筑基、创新铸魂、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品质革命为路径,推动商业航天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商业航天首席研究员、军民所商业航天研究室主任杨少鲜,发布了题为“航天经济测算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报告。杨少鲜表示,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快速发展,航天基础性、强关联性、强促进性和高增长性特征更加明显,已经成为影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新经济形态。但当前航天经济测算还存在范围界定不清、统计口径多样、测算标准不一等问题,统计测算工作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亟需建立一套规范权威且与国际接轨的航天经济测算体系。建议借鉴美国、经合组织等有益经验,研究建立“中国航天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目录”,设计中国航天经济卫星账户框架,构建航天经济供给表、使用表、投入产出表等多维统计表,以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航天经济的统计需求。

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十方星链(苏州)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商业航天专委会。
图片
论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京良、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锋、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田耀四、十方星链(苏州)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程、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对外合作总经理邢一春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论坛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局局长蔡继征围绕如何培育、赋能商业航天企业做了经验分享。酒泉市相关领导,工大卫星、天仪研究院、星河动力、江泰保险等企业家代表以“推动商业航天安全健康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圆桌对话。

商业航天分论坛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军民所[商业航天研究中心(筹)]、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北京赛迪软件测评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杂志共同承办。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行业组织、龙头企业、新闻媒体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来源丨工信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