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大湾区头条



1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


应邀出席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的行政长官岑浩辉,今(7)日下午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瞭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岑浩辉一行在黑龙江省副省长余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杰、校长韩杰才等陪同下,参观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多个展厅,观看了包括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一号”返回舱实物、中国第一代电子侦察卫星“长空一号”实物,以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指挥部决议书等意义深远的展览品。岑浩辉表示,这次参观从不同角度了解到人类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苦创业历程,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丰富、数量最多的航天主题展馆,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重要的教学基地,向社会公众开展航天国防教育、弘扬航天精神的重要场所。

文章来源

澳门特区发布

https://mp.weixin.qq.com/s/bhGOucDp2-Hh2Vmy9hTgxQ















PART 2 高等教育



2

华师校长杨中民: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筑牢产业科技人才成长基座


2月5日,蛇年新春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作为广东教师教育“龙头”,华南师范大学(下称“华师”)如何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华师校长杨中民表示,华师将通过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先行地、打造产学研用协同枢纽地、打造前沿科研创新策源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地、打造支撑乡村振兴示范地,为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先行地方面,华师作为“双一流”师范大学,担当着推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联动发展、互促共进的独特使命。


“我们将发挥教师教育和科学教育优势,培养大批具有科学素养的卓越教师,增强广东基础教育的科学底色,筑牢广东产业科技人才成长基座。”杨中民表示。


此外,还将发挥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打造“AI+”系列微专业,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各级各类教育,培养更多未来创新人才。


同时,完善国家—省—校三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办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培养广东发展急需的基础拔尖、紧缺创新人才。


杨中民介绍,在打造产学研用协同枢纽地方面,华师将完善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不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实验室和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产出大批优秀咨政成果;加强与头部企业共建学生实践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相融互促。


在打造前沿科研创新策源地方面,华师将培育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建好核物理与核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着力新建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深化与国家大科学装置合作,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强化物理学一流学科与心理学、教育学等优势学科交叉,打造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学科交叉新领域和原始创新成果。


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地方面,华师将以地方研究院为载体,打造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桥头堡”,推动更多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以评价改革为重点,构建贡献导向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成果转化新动能;以“揭榜挂帅”项目为示范,聚焦我省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在打造支撑乡村振兴示范地方面,将助推“双百行动”结对县市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技术和劳动力要素双密集型产业模式;依托乡村振兴研究院,将科研阵地推进到田间地头,打造一批富有华师特色的科技小院,把文章写在乡村大地上;发挥学校智库资源优势,加速产业“补链、强链”,重构传统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杨中民说,过去一年,华南师大深化港澳教育合作,成为内地唯一的香港教师研修及交流基地、澳门教学人员研修及交流基地,联合北大共建“核物理与核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斩获“挑战杯”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国赛广东唯一擂主。


“新的一年,学校将紧密对接服务强国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围绕学校‘1238’发展思路,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杨中民表示。

文章来源

南方plus

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2/06/c10932477.html?colID=0&firstColID=3829&appversion=12100&from=weChatMessage&enterColumnId=&date=&layer=4














PART 3 科技创新



3

香港特区政府全速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

特区政府2024年11月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现正提速提效推进河套香港园区建设。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2月6日视察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的最新工程进展。


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马惟善的陪同下,孙东先到访第一期第一批次发展落成的人才公寓,参观了单人及家庭示范单位、户外庭院、餐厅商铺位置和相关生活配套设施,并视察第一批次另外两座大楼的建设进度。期间,园区项目负责人向孙东介绍园区整体规划状况。除此之外,孙东听取了连接园区交通配套安排、第一批次其余五座大楼的建设情况,以及园区其余用地的规划等,了解园区整体建设。


孙东说,随着园区第一期首三座大楼即将投入营运,特区政府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继2024年与首批约60家来自九个经济体的合作伙伴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后,园区公司亦积极推进招租工作,预期于下半年首批创科企业和机构会陆续进驻园区。


孙东表示,园区将会吸引海内外顶尖企业和科研人才落户,打造成为联通内地与国际的世界级科技创新枢纽。同时,特区政府会继续与深圳市政府和各相关持分者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河套合作区成为国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

文章来源

香港特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速递

https://mp.weixin.qq.com/s/0BZNS03QhwkSvtPnCt2gVA















4

广东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Deepseek持续刷屏
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扭秧歌
生产车间里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工友上岗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
在这场变革中
广东势头如何?

2月5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交流研讨。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广东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全国第一。记者获悉,全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机器人相关企业超81.3万家,广东省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15.5万家,位列全国第一位。


今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3000亿,人工智能风口正盛,广东如何抢占先机?


2024年6月6日,《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正式发布,广东将推动通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并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到2027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底座进一步夯实,全国领先的算法体系和算力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措施》提出,加强智能软件研发创新,开发面向推理加速引擎、超大规模深度学习的高性能分布式并行计算框架和平台;鼓励企业深挖制造、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需求,打造软硬件一体化生态体系。到2027年,智能软件产业规模达到270亿元。


瞄准智能算力规模全国第一、全球领先的目标,广东将适度超前部署算力网络建设。为强化算力集约供给,广东将加快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鹏城云脑、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公共平台建设,支持鹏城实验室“中国算力网”研发建设。到2027年,基本实现算力资源高效共享、自主协作与统一服务。


针对正火热的智能机器人,《措施》也明确了要加快机器脑、机器肢、机器体、通用产品等产品研发生产,推动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制和应用;发展柔性交互、动态规划路径的协作机器人与自适应机器人等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到2027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到900亿元。

文章来源

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

https://mp.weixin.qq.com/s/L2Cn4K3Lzr3fUa4w94FvSQ















PART 4 基础教育



5

广东省教育厅:一体推进教育发展,互融互通再攀高峰

旧岁已去,新程待启。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际,我们回望2024,展望2025。2024年,广东省教育厅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粤港澳教育合作机制更加完善。2025年,广东教育将以谋划好“十五五”规划为重点,从载体、目标、项目入手,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实施教育“八大工程”,推动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这几年,广东教育不断开新局、创新招。2024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深圳理工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正式设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佛山大学”、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肇庆医学院”。深圳城市职业学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更名“广东艺术职业学院”等2个高职设置事项于2024年上半年相继获教育部备案。一批新高校、新机构的设置,让广东教育的版图更加完善,为教育强省建设再添助力。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毗邻港澳、联通内外,长期以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氛围浓厚。而创新的重要引擎之一,就来自于各级各类教育。不论是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还是设立内地首个香港教师研修及交流基地、内地首个澳门教学人员研修及交流基地,抑或是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均走在全国前列。这固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同样是广东与港澳“双向奔赴”的结果。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近年来,广东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全方位、多领域推进粤港澳教育交流合作,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打造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发展的生动典范。目前,深圳大学已率先在香港设立校区,首开传媒等专业。中山大学设立内地高校在港首个综合性研究机构——香港高等研究院,在生物医学、应用数学、人文社科交叉研究等领域建设合作平台。澳门三所公办大学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展延伸办学,澳门大学先行试点。


可以说,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正在交流中繁荣,在合作中成长,正在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广东教育的贡献,交出令人民满意的教育高分答卷。

文章来源

广东教育

https://mp.weixin.qq.com/s/5osOCjY8CBoy7cpS9pLURg
















注:本公众号转载仅供学术分享使用


责编:余晖

供稿:温清梅

排版:李路遥、刘婧芬

审核:王嵩迪




为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