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文化类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回归
随着她的复出
多地文旅纷纷喊话
邀请李子柒来家乡感受非遗魅力
说到非遗
怎么能少了云南呢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
文化多样性最为典型的省份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截至今年6月
云南已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7项
数量位居全国第10
从浸透温度的白族扎染
到闻名遐迩的建水紫陶
再到惊艳世界的楚雄彝族服饰
……
非遗已经成为云岭大地的亮丽名片
其中的诸多非遗技艺
不仅在保持文化多样性
增强文化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为云南的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PART 1
楚雄彝绣
书写“指尖新传奇”
巴黎时装周
米兰时装周
巴黎国际博览会
……
近年来
楚雄彝绣出山出海
不断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楚雄彝绣
楚雄彝绣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是楚雄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述和载体,是彝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心灵花朵”。2009年,楚雄彝族刺绣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楚雄彝族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省队”到“国家队”,楚雄彝绣的传承与保护迈上更高的台阶,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楚雄彝绣 图源: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
楚雄州深挖彝绣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推动楚雄彝绣走出
特色化、高端化、产业化、国际化
蜕变之路
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
被誉为“赛装之源、彝绣之根”
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是世界最古老的“乡村T台秀”
是展示千年彝族刺绣技艺的舞台
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 图源: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楚雄彝绣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精湛的工艺技艺,从乡村T台走向世界舞台。2023年9月,中国云南楚雄彝绣发布会在米兰时装周举行,集中发布了40套缀饰彝绣非遗元素的跨界时尚服装,为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窗口;今年5月,来自楚雄州的60余件彝绣文创精品亮相巴黎国际博览会;今年9月,2024巴黎时装周·中国楚雄非遗服饰时装展在法国巴黎举办,35套楚雄非遗服饰精彩亮相世界舞台,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
楚雄彝绣亮相米兰时装周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楚雄彝绣服饰亮相2024巴黎时装周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此外,楚雄州持续推动楚雄彝绣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三大转变。2023年,楚雄彝绣文化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增加值2.75亿元,5.7万名绣娘人均年增收2—4万元,带动2000余名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今年前三季度,彝绣文化产业实现产值8.5亿元,增加值2.38亿元,楚雄彝绣成为促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产业、温暖产业。
楚雄时装周 图源: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楚雄州借助彝绣
走出了一条
产业兴、百姓富、乡村靓的锦程
跑出了
产业化、时尚化、品牌化、国际化加速度
书写了
千年非遗“指尖新传奇”
PART 2
大理白族扎染
魅力“蓝”不住
大理扎染
白族扎染技艺起源于东汉时期,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主要采用天然植物染料,通过“扎”和“染”两个主要环节赋予作品柔和的色彩和独特的质感。由于手工制作的不可复制性,每一件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大理白族扎染 蓝续 供图
白族扎染技艺
尤以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最具代表性和特色
这个于1996年被原国家文化部
命名为“白族扎染艺术之乡”的村庄
“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
大理璞真扎染博物馆
图源:“大理文旅”微信公众号
在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段树坤的带领下,周城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掌握了扎染技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许多游客慕名前往大理周城体验扎染。据初步统计,村中已经设立超过200家的扎染作坊和体验中心,如今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0万。周城借助扎染探索出“扎染+旅拍”“扎染+咖啡”“扎染+研学”等模式,既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又为村民们提供了创业和就业机会。
段树坤(中)在教授徒弟扎染技艺
图源:大理非遗
在一众传承人的努力下
扎染花纹发展到上千种
不断衍生出扎染包
扎染帽、扎染衣裙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
扎染产品销往日本、英国、美国等
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扎染工艺品 图源:云南网
今年11月
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
将白族扎染
带到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展的
“中国可持续设计”展览
让更多人看到云南的这抹靛蓝
张翰敏将白族扎染带到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
图源:“大理妇联”微信公众号
PART 3
迪庆藏族黑陶
“钱”景看好
迪庆黑陶
迪庆藏族黑陶烧制技艺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兼具审美与收藏价值,主要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村,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迪庆藏族黑陶 图源:云南发布
尼西乡依托黑陶制作技艺
培育民间作坊
开发黑陶创新制品
探索营销模式
积极吸引游客前来
体验非遗文化、购买非遗产品
尼西汤堆村黑陶手艺人在制作尼西黑陶
图源:“云南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
黑陶制品推陈出新
图源:“永远的香格里拉”微信公众号
2023年有近8000人慕名到汤堆村体验土陶制作。2020年至2023年,汤堆片区土陶年销售额580万元左右,收入最高的农户年生产销售额达10万元;截至2023年,尼西乡生产黑陶的农户由40多户增加到108户,从业人员由45人增加到150余人,黑陶产业总产值已达到1000万元。近年来,尼西黑陶不仅在214国道沿线和市区设有销售店面,还积极借助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及直播带货等渠道,不断拓展销路,提升知名度。
PART 4
临沧碗窑村
打造陶器之乡
临沧陶艺
临沧碗窑村拥有近300年的土陶烧制历史,陶泥资源得天独厚,手工作坊保存完好,全村共有108间大小手工制陶作坊,近80%的村民从事制陶工艺。这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乡”称号,其陶艺产品工艺精湛、质量优良。2013年,碗窑陶器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碗窑村陶器陈列 图源:临沧市委宣传部
碗窑村以土陶文化为依托,深化乡村风物和文化创意融合,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引技入村为传统产业发展增内力、引企入村为产业转型升级供实力、引资入村为产业发展添动力、引才入村为产业发展聚合力的工作措施,形成集“寻陶趣、游陶馆、赏陶景、购陶品”为一体的旅游全产业链。2023年,全村土陶收入突破1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近3000元。碗窑村凭借其陶器烧制技艺,成为普洱、德宏、保山,乃至缅甸、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享有一定声誉的陶器之乡。
游客在碗窑村体验陶器制作 图源:临沧文旅
昭通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曲靖陆良草编技艺
普洱佤族织锦技艺
怒江独龙毯制作技艺
……
这些非遗技艺
承载着云南的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
值得一品再品、用心探索
来源:“中国南亚博览会EXPO”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