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这是首次突破130万亿元。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制造业同比增长6.1%。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9、3.1个百分点。

■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2024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及时部署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同期,国是论坛举办“年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多位专家表示,2024年我国经济克服了复杂的内外环境带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顺利地实现了主要预期目标任务。尤其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激发了发展活力、扩大了市场需求、拉动了企业生产、提升了市场活跃度、增强了发展信心,对四季度经济回升和全年目标顺利实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要点速览: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这是首次突破130万亿元。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


 2024年下半年以来工业增速最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也升至98.7%的高位水平。


●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9.2万亿元和76.6万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全年超过16亿部,稳居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的地位。


● 2024年货物进口规模达到了2.6万亿美元,中国大市场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这是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亿元,增长5.0%。


 “2024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130万亿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了新的台阶。也意味着,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抗风险能力更强。还意味着,我国为全球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康义指出。


经济总量超过130万亿元,意味着我国经济家底更加殷实。康义介绍,2024年,我国经济增量也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体量。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在显著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9.2万亿元和76.6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全年超过16亿部,稳居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的地位。

  

经济总量超过130万亿元,意味着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产业体系的优势更加巩固。康义表示,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48.8万亿元和51.4万亿元。内需主动力的作用得到持续发挥。我国的货物贸易、外汇储备、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国内消费市场的规模居世界第二,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巩固提升,5G、算力、储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在加快布局。制造业强链补链在扎实推进,安全发展的基础巩固夯实。


经济总量超过130万亿元,意味着我国对世界繁荣发展继续作出积极的贡献。康义介绍,2024年货物进口规模达到了2.6万亿美元,中国大市场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出,2024年,我国各个方面工作扎实有力推进,中国经济确实克服了很多风险和挑战,但2024年9月底以来,我国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力提振了各个方面的信心,稳定了预期,推动经济尤其是四季度经济实现明显回升,全年取得5%的增速,支撑了经济社会目标顺利完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2024年取得的成绩与中央诸多重要判断有关系。与此同时,在经济结构中,存在外需强于内需、生产强于需求、数量强于价格、新动能速度快于旧动能速度这些现象。作为一个转型中的经济体,未来应当处理好实体经济与房地产的关系,实际GDP的增长和物价增长的关系。”


工业生产增势较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1%,制造业增长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9、3.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2%;股份制企业增长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0%;私营企业增长5.3%。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7%、22.2%、14.2%。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表示,“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数据也能反映出工业增长的整体态势。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发展比较快,增速比较猛,像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都有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未来渗透率还会提高。”   


“从供给的角度来讲,中国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很高,而且生产能力在不断上升。尽管在最近几年生产能力的重点有一些调整,但总体制造能力和竞争力的上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说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中有相当强竞争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密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


据康义介绍,制造业PMI从2024年10月开始回升到景气区间。2024年,制造业投资增长9.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0%、10.2%;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9.5%、7.1%;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0.3%、11.4%。


在康义看来,市场需求扩大,促进了工业生产扩张。从工业看,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比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比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状况也在改善,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76.2%,比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2024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0.64%。此外,2024年下半年以来工业增速最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也升至98.7%的高位水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月当月能够实现6%以上的同比增速,全年实现5.8%的增速,与近年来中国推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是密不可分的。”郭丽岩表示,从结构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可以看到2024年相关行业向高攀登的努力。随着工业增加值规上利润的改善,会带动更多“向新而行”“向绿转型”的投资。


此外,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康义介绍,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升到16.3%、34.6%,比上年分别提高了0.6和1.0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也在稳步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也在加快,据初步测算,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效也是非常明显,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3.8万亿元,创下了历史的新高。


“支撑整个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结构正在优化。当前,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尤其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势良好,为进一步推动智慧无人驾驶、智能网联车等相关智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生产支撑和市场基础。这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方面。”郭丽岩说。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加深,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也没有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发展的‘时’和‘势’依然占优。我们对中国2025年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康义强调。


在康义看来,信心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持续向好有基础,经济向好发展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二是经济持续向好有动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不断壮大

三是经济持续向好有支撑,一揽子政策效果将不断显现。

四是经济持续向好有活力,深化改革开放将增强发展活力。


“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仍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和支撑。包括创新引领力、内需主动力、 改革激活力和安全保障力。这些会为整个2025年中国经济稳增速、优结构提供良好的支撑。”郭丽岩认为。


周密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从贸易质量来看,尤其是最近几年,包括新三样在内的绿色产品和数字产品已经成为中国的品牌,这样的态势在2025年还会继续延续,但这种延续会有一些结构性的改变,比如一些贸易摩擦和更多的限制性标准增加等。


“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陆利平认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2025年预计会持续加码。2025年,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性,此外,还要深化各项金融体制改革,才能在2025年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伍戈看来,中国发展潜力很大,现在看到GDP同比增速是5%,如果根据价格指标而言,也许潜在增速未必低于5%。只要把各种要素合理配置。未来提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弥补某些领域的需求不足,中国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还要看到,2025年各方面瞄准目标、狠抓落实,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将全面落地见效,这都将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更强活力。我国宏观调控经验丰富,企业敢闯敢拼,人民群众勤劳智慧,这些都增强了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康义强调。


来源:中国工业报、中国基金报



关于深圳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


智能制造




     深圳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SIMA智促会),在深圳市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支持下,于2016年经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行业社会组织。
       SIMA智促会成立9年时间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模式。聚焦智能制造产业链上中下游生态合作伙伴,主要涵盖先进制造、智能装备、智能电子、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信创、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智慧城市、VR/AR、元宇宙等细分行业。发展会员企业1500多家,以及上万家智能制造生态圈合作伙伴,包含航盛电子、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航顺芯片、风云实业集团、中国中铁、中电智方舟、中电智谷、威迈斯新能源、南方电网数字科技、北大科创园、金石三维、磅旗科技、光明机械、银星、九科信息、镜湖资本等国央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独角兽、专精特新、国家高新,以及智能制造细分领域优质中小企业、头部服务机构等。SIMA智促会下设秘书处会员服务部、科技园服务中心、宝安服务中心、前海服务中心、福田服务中心、罗湖服务中心,以及标准化服务专委会、产业研究服务专委会、金融服务专委会、产业园服务专委会、传感器产业服务专委会、智能装备服务专委会、物联网服务专委会、军民融合及应急服务专委会、人工智能服务专委会、知识产权与政策服务专委会、智慧医疗大健康服务专委会、数字化转型服务专委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委会、跨境出海服务专委会、海外投融资服务专委会、羲和女性专委会、新能源服务专委会、新材料服务专委会、电子商务服务专委会、融资并购上市服务专委会等
       SIMA智促会多年来专注为智能制造生态圈及会员赋能与服务,在智造领域生态圈对接、培育产业人才、优秀项目投资孵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科创园区运营服务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以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CITE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ITES深圳国际工业制造技术及设备展览会等国际级大型会展,连续7届成为高交会的优秀合作伙伴和组织单位。历年来产业研究服务超过500+地方政府及企业,完成发布超过1万+行业研报、规划、分析报告。承接了数十场世界级、国家级的行业高峰论坛,国家级、地区级科创大赛。数百场各地地方政府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商推介会、产业对接会、项目对接会、产品发布会等。
        SIMA智促会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为产业赋能,促科技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行业级力量


点击下附“协会简介”链接

可更详细了解“深圳市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