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学传播学院承办的2024年“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第四讲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老师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育人创新”为题,结合个人工作经历,深刻解读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向,并为聆听的同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建议。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全体同学线上参与本次讲座。
超学科、重思维、智能化
新时代需培育原创性人才
当前时代经济、意识形态、地缘、文明冲突不断,而冲突和竞争的焦点在于教育、科技和人才。讲座伊始,钱院士以“李约瑟之问”和“钱学森之问”为引,指出当前中国虽然在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但是在学术和科技产业却缺乏原创性人才。如何培育、发现、用好原创性人才成为新时代教育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立足现状,钱院士特别强调,要以“超限”回应时代之需。以最大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超越离散的知识点、单一的思维模式以及学科的边界,推动教育超学科、重思维、智能化发展,更好地培育原创性人才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未来人才要具备跨界融合能力
放眼世界的知识体系,一方面是以“粒子性”和逐步分支为特点的西方学科知识体系;一方面是以“整体波动”和辩证逻辑为底色的中国学科知识体系。钱院士以此为引导,指出真正的知识与智慧不能仅限于知识和学科,也不能仅从某一个视角进行理解,而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未来产业将以无限交叉超限融合为主流,农业、工业甚至社会的4.0时代即将到来。而以产业4.0为代表的竞争,则是全面的科技、产业、经济和社会模式的竞争。
综合化的竞争对未来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钱院士表示,未来学科专业与人才都应该强调跨界融合,从而使毕业生能够做到一专多能,跨界超能。当前的教育缺少对系统思维的培养,而综合多样的思维能力恰恰是人类超越AI的原因。钱院士指出,超限育人的第一原理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未来的教育要追求个性自由、兴趣自由和选择性自由,让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更加健全,成为未来社会真正需要的人。他鼓励大家培育自己的“思维基因”,利用好AI这个最佳超限平台与工具,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成为综合、健全的未来人才。
超限育人的创新探索
大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4.0实践
大学教育已经经历了经院模式、洪堡模式、斯坦福模式三种模式,而在未来,深度融合AI,追求打破边界和多模态的超限模式将有可能成为大学教育的第四种模式。钱院士介绍到,华东师范大学正在积极探索卓越学院建设,真正发挥AI作用,以三重路径培育超限人才。
一是超越学科;以素质增长为重心,通过双创变革教育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卓越融合人才。二是思维训练;推进建设少而精、博而通,超越知识点,思维训练导向的通识课程体系,在人工智能时代秉持量子思维和老子思维,综合看待未来发展。三是数智跃升;推动智能教育和科研深度结合,达到思维方式的融会贯通,培养一专多能、跨界超能的未来领军人才。
在最后的互动问答环节,钱院士回答了现场和线上同学的诸多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了超限育人的前景和问题。同学们就新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的转变、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是否需要新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获得了钱院士的充分肯定。钱院士指出,在AI加持下,老师和学生将“教学相长”,一同实现角色转型。他希望各位同学锻炼形象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思维,逻辑思维以应对未来的新问题,并指出新的评价体系必须落实,要推进建设大规模共性化培养平台,并且在教育过程中,知识点应让位于思维方式与能力,增加过程评价等多维度考核。最后,钱院士鼓励各位同学积极发展“无用的能力”,以充分的准备和乐观的态度拥抱充满多样性的未来。
学习心得
01
2024级国新班研究生 赖历珊
在参加讲座后,我对量子思维以及人工智能对新闻行业的影响有了更深的理解。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启发新闻行业,强调多角度思考与事实的不确定性。量子思维打破传统线性逻辑,主张多维度分析,这对新闻编辑在复杂背景下的事实解读尤为重要。人工智能则推动新闻行业的深刻变革。从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新闻生产到个性化内容推荐,AI不仅提高了传播效率,还深刻影响了新闻的生产逻辑。然而,算法偏见与真实性危机也随之而来。结合量子思维与AI技术,新闻人需要平衡速度与深度,技术与伦理,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中保持公信力。这场讲座让我认识到,未来的新闻人不仅需要技术工具的使用能力,更需具备量子思维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考,才能真正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02
2024级国新班研究生 王可璇
听完这门讲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为自己的未来保留一些‘无用的能力’”的观点。在强调实用主义的教育背景下,这种观点显得尤为珍贵。通过探索多种的领域,我们不仅能找到创新的灵感,还能发现自我成长的多种可能性。钱校长提到“量子思维”与牛顿思维,提出世界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正是创造力的来源。这种启发让人意识到,过度规划和限制未来,只会让人生趋于单调和死板,而真正的未来应充满变化与可能。在人工智能时代,钱校长特别提到培养学生的“四种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正如他所言,这四种思维能力如同构建“思维DNA”的碱基,缺一不可。我们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跨越科融合的能力。
文案 | 杨信卓
排版 | 杨信卓
图片 | 赖历珊
编校 | 王可璇
审核|严怡宁 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