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图片
图片
沪ICP备16029818号-3 2015 playhudong All Rights Reserved." data-style="padding: 20px 8px 15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start; line-height: 25.6px; width: 607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5, 24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沪ICP备16029818号-3 2015 playhudo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丰碑,是时代精神的凝结。2025年将成为建筑界的重要年份,因为标志性项目的竣工,也因为对全球重大事件和城市转型的见证。

本期特别精选今年新建的世界最令人瞩目的公共建筑 —— 从悉尼新鱼市场的流线型屋顶,到深圳科技馆的未来主义外观,再到苏州当代美术馆与传统园林的完美融合,每座建筑都犹如城市的诗篇,诉说着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进步。

建筑大师路易斯 • 康曾说:「建筑创造了存在感。它创造了寂静;它是一种不发声的语言。」这些即将落成的建筑以独特的设计语言诉说着对美的追求,对环境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不仅是城市的新地标,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建筑大师阿尔瓦 • 阿尔托说:「建筑的任务是使生活更人性化。」这些新建筑致力于创造舒适、环保、富有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提供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让我们一同期待这些建筑的落成,它们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见证,激发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想象。它们不仅塑造了城市的面貌,更塑造了我们的未来。




建筑不只是关于空间,更是关于时间

它创造了存在感,创造了无声的语言





NO.01

2025大阪世博会场馆

Expo Osaka 2025 signature pavilions

图片


大阪,建筑与创意的盛宴正悄然酝酿。2025年「世界博览会」时隔55年,再度回到日本大阪举行,并将充满科技感的人工岛梦洲化身「未来社会的实验室」。

图片


在濑户内海景色环绕下,邀请「自然系」日本建筑大师藤本壮介设计环状回廊「大屋根」,为展馆与广场供遮阳避雨的空间,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木造结构建筑。


图片


大屋根的设计灵感取自于日式传统建筑,绵延1.2公里的圆形回廊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呈现「生命之间」的循环美学,身处其中,感悟到人与自然的连接。


图片

中国馆以「中华书简」为灵感,外形宛如展开的书卷,传递东方智慧与自然哲学;


图片


意大利馆以「理想城市」为主题,重塑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与花园意象,同时采用可持续木材,体现绿色建筑理念;


图片


荷兰馆围绕「新黎明」的主题,以流动的水波造型,象征清洁能源的无限潜力。沙特阿拉伯馆通过传统村庄元素的多层结构,结合视听装置描绘文化的丰富多样;


图片
图片


瑞士馆则以轻量化球形模块嵌入自然环境,展示人类与生态共存的新可能性,其泡沫覆层更将在世博会后被重新利用。


图片


各国展馆独具匠心的建筑语言,让世博会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合作的深刻对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NO.02

上海大歌剧院

Shanghai Grand Opera House , Snøhetta

图片


上海黄浦江畔,一朵巨大的白色「玉兰花」正悄然绽放。这座由挪威建筑事务所Snøhetta 设计的大歌剧院,将为2010年世博会旧址带来全新的文化生机。

图片


设计巧妙融合东西方元素:建筑外形宛如徐徐展开的扇子,优雅曲线既呼应中国传统美学,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极简主义,象征国际都市上海的开放与包容。

图片

扇面化身宏伟的螺旋楼梯,巧妙连接地面与屋顶,创造出全天开放的公共空间。

图片
图片

剧院内部犹如艺术迷宫,绸缎般的装饰呼应中国传统美学,三个主要表演厅分别满足不同规模演出需求。玻璃幕墙让自然光线流淌其中,营造出独特的空灵氛围。

图片

这座总面积达146,786平方米的文化综合体不仅是一座歌剧院,更是一个多元化的艺术中心。内部设有餐厅、图书馆和电影院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图片


屋顶花园则成为观赏黄浦江美景的绝佳地点,日落时分,金色阳光洒在白色建筑表面,仿佛为建筑镀上一层梦幻光晕。

图片


随着2025年底的盛大开幕,上海大歌剧院将成为黄浦江畔新地标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为艺术生态注入全新活力。
图片



NO.03

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

Guggenheim Museum, Abu Dhabi, Frank O. Gehry

图片

在阿联酋萨迪亚特岛的文化区,一座由 Frank Gehry 匠心打造的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将于2025年揭开神秘面纱,成为全球艺术爱好者期待的朝圣之地。

图片

占地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以11个锥形结构组成,如同广袤海岛上的视觉交响乐。

图片

传统中东建筑元素——「尖塔与圆顶」被重新演绎,创造出一个「有序中的无序」空间。而最高耸立88米的锥体,犹如一座现代灯塔,指引着文化的航向。

图片

内部空间同样叹为观止,跨越四层的玻璃桥梁,宛如悬浮于空中的艺术长廊;中央宏伟的中庭则成为艺术交流的中心。

图片

先进的艺术与科技中心、儿童教育设施,以及配备完善的档案馆、图书馆和修复实验室,共同构筑全方位的文化殿堂。

图片

作为西亚、北非和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的重要收藏地,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将与卢浮宫阿布扎比、扎耶德国家博物馆一起,共同构成萨迪亚特文化区的璀璨三角。

图片




NO.04

拉巴特大剧院

Grand Théâtre, Rabat, Zaha Hadid Architects

图片

拉巴特大剧院是已故建筑大师扎哈生前设计的最后遗作,于2014年开工,但因设计变更、成本激增、扎哈离世及团队更迭等原因多次延期,建设历程充满曲折。

图片

作为非洲最大剧院,占地55,000平方米的剧院主厅可容纳1,800观众,户外露天剧场可容纳7,000人。尽管建筑主体已于2021年完工,但一直未能正式开放。

图片
图片

然而,近期有迹象表明这座备受瞩目的文化地标可能将于2025年迎来曙光。据报道,剧院外观已经完成,其标志性的流线型设计在拉巴特天际线上熠熠生辉。

图片

建筑融合布雷格河的蜿蜒曲线和书法的优雅,展现了扎哈标志性的未来主义风格。

图片

内部空间同样令人惊叹,金色主厅墙面呈现独特的几何图案,灵感源自摩洛哥传统的穆卡尔纳斯装饰。创新的照明设计让建筑从内部发光,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图片
图片

作为摩洛哥文化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巴特大剧院有望成为北非地区的文化新地标,为这座千年古都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




NO.05

深圳科技馆新馆

Shenzhen Science & Technology Museum

图片

效果图  沪ICP备16029818号-3Brick

深圳光明区的新科技馆由国际知名的扎哈建筑事务所设计。这座占地6.6万平米的科技殿堂于2025年正式开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展示窗口。

图片
效果图  沪ICP备16029818号-3Slashcube

建筑设计巧妙融合未来主义与自然元素。异形不锈钢面板和巨型拉索玻璃呈现流畅的动态曲线。呼应城市交通流线和光明公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多层露台结构。

图片
图片
效果图  沪ICP备16029818号-3Slashcube

科技馆分为七大功能区:科技展示区、科普影院区、创新实践区、科技交流区、公众服务区、业务管理区和科普公园区。
图片
图片

效果图  沪ICP备16029818号-3Slashcube


深圳科技馆实现可持续发展承诺,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打造,采用雨水回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太阳能发电等先进技术,致力于成为绿色低碳环保建设典范。

图片
图片
效果图  沪ICP备16029818号-3Slashcube

深圳科技馆新馆作为集展示传播、活动交流、创新培育、城市宣传和科技休闲于一体的国际顶级特大型公益性科学中心,也将成为这座创新之城的又一闪亮名片。

图片




NO.06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新馆

The new Fondation Cartier location, Paris

图片
2025年底,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将在巴黎皇家宫殿广场迎来全新馆址。
作为基金会40周年献礼,这座努维尔设计的建筑不仅延续了探索当代艺术的使命,更以创新设计重新定义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成为巴黎文化版图的耀眼新星。
图片
图片
新馆巧妙融入始建于1855年的奥斯曼建筑。这里从豪华酒店到百货商场,再到古董市场,如今被赋予全新的生命。
建筑开放透明,落地窗模糊了室内外界限,开放立面将皇家宫殿广场与展览空间无缝连接,邀请城市与艺术展开对话。

图片

图片

内部空间更是别具匠心,6,500平方米的展览区域采用移动式平台设计,可以根据展览需求重新配置,垂直空间最高达11米,为大型装置艺术提供了无限可能。

图片

环绕展厅步道以流动的美感,从不同角度呈现动态的艺术体验。屋顶天窗巧妙引入自然光线,营造出独特的观展氛围。

图片

新馆不仅是巴黎文化遗产的延续,更是激发创意与对话的平台。将以其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成为全球当代艺术的重要舞台,引领未来艺术与建筑的融合。

图片


NO.07

悉尼新鱼市场

New Sydney Fish Market, Sydney

图片

悉尼黑瓦特尔湾畔,新鱼市场经过多年建设终于盛大开幕。这座占地3.6公顷的现代化综合体不仅是世界第三大鱼市,更是融合商业、文化和休闲的多功能场所。

图片

鱼市设计巧妙平衡旅游设施与批发市场的功能需求。四层建筑采用分区设计:地下层用于物流和运营;上层则设有市场大厅和拍卖厅,可在此竞拍新鲜海产。

这种布局既保证市场的正常运作,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多感官鱼市体验」。

图片
图片

起伏的屋顶灵感来自鱼鳞,与海港景观完美融合。这个长达200米的南半球最大木质屋顶,装配350块三角形太阳能板,体现了项目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图片

新鱼市场还包括商店、餐厅、海滨长廊和城市公园,作为连接罗泽尔湾和伍卢穆卢的重要枢纽,成为悉尼港又一座标志性建筑,为这座海港城市增添了新的魅力。

图片

图片




NO.08

杭州「城市峡谷」

Urban Glen, Hangzhou,Büro Ole Scheeren

图片

位于杭州西湖与钱塘江之间的「城市峡谷」,是由两座塔楼和一个中央基座组成的独特综合体,灵感源自杭州的丘陵景观,旨在打造一个高度互动的城市空间。
建筑群占地1.48公顷,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英尺,包含办公、酒店和休闲空间。
图片
图片

其中一座塔楼将设有豪华酒店,另一座是办公空间。连接两座塔楼的基座「城市峡谷」包含宴会厅、会议空间、餐厅和零售区,以及艺术展示空间和景观露台

图片

图片


建筑设计呈现出双重性:面向城市的外立面采用凹槽和玻璃结合,而内层立面则面向内部「峡谷」,通过几何构图展现建筑的层叠轮廓,并融入丰富的绿化元素

图片

作为对城市密度的重新定义,「城市峡谷」通过多样化的生活空间,将生活、工作、自然和文化融为一体,有助激活城市的活力,并培养社区感与社会互动

城市峡谷,将为汉州增添独特的现代色彩,成为杭州望江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NO.09

洛杉矶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

Lucas Museum of Narrative Art, Los Angeles, MAD Architects

图片

洛杉矶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正接近完工。这座由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世博公园,毗邻纪念体育场。

图片

博物馆包括巨大的展览空间和两个影院。建筑外观由1500块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面板构成,呈现出独特的有机流线型结构,仿佛一艘降落在城市中的未来飞船。

图片

博物馆将展示各种形式的视觉叙事艺术,包括绘画、摄影、雕塑、插画、表演和电影等。馆藏包括卢卡斯夫妇的各类艺术藏品,以及卢卡斯影业的档案资料。

图片

博物馆原计划于2023年开放,此后由于各种原因推迟,但项目建设仍在稳步推进。屋顶绿化和太阳能板安装工作已经完成,周边景观设计也在积极实施之中

图片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将通过讲述多元化的故事,连接不同文化和时代,激发观众对艺术和社会的全方位思考。

图片

图片



NO.10

苏州当代美术馆

Suzhou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图片

坐落于金鸡湖畔的苏州当代美术馆预计于2025年竣工,届时将成为苏州乃至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图片

建筑设计巧妙融合苏州园林精髓与现代建筑理念,12个村落般的展馆亭呈现出「一步一景」的园林美感,兼具滨水性、开放性、标志性和复合性等多重特性。

图片

引人注目的丝带状屋顶,在整个场地蜿蜒展开,形成遮荫的长廊,不仅连接各展馆,还与周围景观完美融合,延伸至金鸡湖中,提供了欣赏摩天轮的绝佳视角

图片

波纹状的弧形玻璃外立面旨在反射周围的园林景观,不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还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冲击力和艺术感。

图片
内部空间包括四个主要展览馆和五个功能各异的附属展馆,涵盖多功能厅、剧院、餐厅和宏伟的入口大厅,通过通道相连,允许根据季节和展览类型灵活安排。
图片
苏州当代美术馆不仅是艺术殿堂,更是开放的公共空间。为苏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增添一抹现代艺术的魅力。

图片

沪ICP备16029818号-3 2015 playhudong All Rights Reserved." data-style="margin: 1em auto;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5.6px; border-width: medium; border-style: non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Reference

1.cnn.com|11 architecture projects set to shape the world in 2025
2.domusweb.it|The most anticipated buildings of 2025
3.archdaily.com|The 25 Most Anticipated Projects of 2025
4.azuremagazine.com|15 Projects that Will Shape Architecture in 2025
5.archdaily.com|Unveiling the 15 Most Significant Architectural Events of 2025

建筑是生活的镜子


图片
|  90:12 |

图片

沪ICP备16029818号-3 Copyright
 |  | 

图片

沪ICP备16029818号-3 2015 Yead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29818号-3 2015 Yead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29818号-3 2015 Yead All Rights Reserved.">



精品推荐,

图片

图片

图片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