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

2025年4月10日,“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医疗科技创新转化专题活动暨AngelPulse主题沙龙第一期”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和上海天使会联合主办。
此次专题活动聚焦医疗科技创新转化,邀请来自中国医院协会、三甲医院、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公司等多方代表共同探讨、拆解临床需求、技术转化、资本赋能的三体协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姜雪、中国医院协会学术部主任张滨、泓创资本管理合伙人陆潇波、北京阳生万物健康科技CEO苏振宇、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首席代表王友朋出席活动并做主题分享,活动由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秘书长张翼飞主持。

图为张翼飞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姜雪以“医院视角的医疗科技创新转化”为主题,详细阐述了临床医院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核心作用及实践成果,强调了生物医药产业的高效转化需构建“临床需求-研发-验证-应用”的闭环链条。为此,北医三院率先布局,在2018年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并联合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及头部企业成立“医学创新联盟”,聚焦临床问题和跨学科研发,覆盖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针对早期技术难以产业化的痛点,北医三院联合中关村搭建国内首个医疗概念验证平台,提供样品开发、临床测试等支持服务。姜雪认为,医疗科技转化需多方协同,未来北医三院将继续深化临床医院与资本、产业的联动,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从“跟跑”转向“领跑”。

图为姜雪
中国医院协会学术会务部主任张滨就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及医疗科技创新创业转化专题活动做了重点推介,中国医院协会联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单位,即将在 2025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办第二届首都国际医学大会,促进国际交流,展现大国担当。其医疗科技创新转化专题活动,由中国医院协会与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办,主题为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医疗科技赋能健康未来”。活动旨在搭建对接平台,引入金融资本助力传统医疗升级,推动产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项目征集公平公正,涵盖 AI 医疗、高端器械等领域,通过路演和集训营,为各方创造合作机会。诚邀医疗科技领域人士、投资机构踊跃参与,加速成果转化,共促健康事业发展。

图为张滨
泓创资本创始合伙人陆潇波指出,医疗健康仍是未来十年最具确定性的黄金赛道,人口老龄化催生刚性需求,叠加医保对创新药支付比例有望大幅提升,当前正是逆周期布局良机。其团队聚焦"1-10"成长阶段企业,重点布局技术风险已释放、具备高技术壁垒且已获批产品注册证的项目,核心关注医疗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创新医疗器械、耗材及体外诊断领域。针对医疗行业长周期特性,陆潇波特别强调商业化能力的重要性。其团队近期投资的AI医疗项目即具备三大特质:深度契合临床需求的产品设计、擅长商业转化的创始团队及创始人坚韧的创业精神。他建议科学家创业者应主动寻求商业化CEO搭档,借鉴美国"技术+运营"双核驱动模式,以突破医疗创新转化瓶颈。

图为陆潇波
北京阳生万物健康科技CEO苏振宇,介绍了企业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多模态物理能量场自愈舱项目,分享了如何从需求,技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营销转化的全过程。这项技术通过多模态能量场作用于人体,促进细胞活化,促进血液循环系统,提高免疫力,有效干预人体衰老过程中的病变反应,或提高其他医疗措施的治疗效果。阳生万物自愈舱技术,目前已进入了产品转化阶段,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创新了营销模式,并借助资本融资解决了产品成本问题,实现了技术到市场的闭环。

图为苏振宇
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首席代表王友朋表示: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自2020年4月成立以来,作为监管引领、政府推动、银行担当、支持首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持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为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将持续积极落实北京市首贷贴息相关工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助力首都中小微企业稳健发展,为北京经济社会繁荣贡献力量。

图为王友朋
随后,来自投资机构、科技创新企业的代表们展开热烈交流与讨论。
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医疗科技创新转化专题活动已于3月29日正式拉开帷幕,专题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丰富的内容。在征集项目方面,涵盖 AI 及数字医疗、生物制药、高端器械、全民健康(体重管理、儿科精神卫生等)、跨境合作等多个领域,旨在广泛挖掘具有创新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项目。活动将依据创新性、临床价值、商业可行性、团队能力等多维度评审标准,筛选出优质项目,并为其提供展示推广、资本对接、落地支持以及国际合作机遇等一系列权益,后续一系列活动将按照既定计划有序推进。
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是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2019年在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发起设立的金融科技新型研究机构。研究院以“立足首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目标,以建设金融科技领域高端智库和金融科技综合公共平台为工作方向,着力打造开放性、公共性、尖端性金融科技公共研发平台,提升金融科技底层技术、通用技术、监管技术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市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支持首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构建金融科技开放创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