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 年版)》(以下简称《指引》),系统梳理了涵盖工厂建设、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等 8 大环节的 40 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标准化实施路径。

这是继 2024 年版指引后的重大升级,突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并首次纳入碳资产管理、网络协同制造等新兴场景,全面响应“双碳”目标与全球产业链变革需求。


40 个场景覆盖全链条,AI 与低碳成核心亮点


《指引》以“场景化推进”为核心,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流程和供应链全环节展开,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跃升。相较于前版,2025 年版指引的更新亮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技术融合深化:新增“生成式设计”“工艺参数自调优”等场景,强调人工智能大模型、强化学习等技术在工业设计、生产优化中的落地。例如,利用行业垂直大模型自动生成产品设计方案,缩短研发周期 30% 以上;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实现车间动态调度,提升资源利用率 20%-50%。

  • 低碳安全并重:首次提出“碳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污染在线管控”场景,要求企业建立数字化碳管理系统,应用碳足迹追踪、污染源追溯技术,目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15%、碳排放量 10%。安全领域则通过“危险作业自动化”“安全一体化管控”场景,推动高危环节机器人替代与 AI 应急方案生成,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

  • 产业链协同升级:新增“网络协同制造”“供应链物流智能配送”等场景,强调跨地域资源调度与智能物流技术应用。例如,通过多式联运调度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降低 20%,准时交付率提升30%。


4大环节详解:从工厂建设到供应链智能


工厂建设—数字底座筑牢转型根基

  • 数字化规划设计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与物流仿真技术,缩短工厂建设周期 40%。

  • 数字孪生工厂:通过设备、车间层级的孪生模型与真实工厂实时交互,实现运营效率提升 25%。

  • 安全防护升级:部署动态身份验证、多层次纵深防御技术,提升工厂网络攻击抵御能力。

产品研发—虚拟验证加速创新迭代

  • 生成式设计:集成AI大模型与 CAD/CAE 工具,自动生成设计方案,减少人工干预 70%。

  • 多物理场仿真通过高精度虚拟试验环境,降低新产品验证成本 50%。

生产管理—动态调度与精准管控

  • 智能排产系统:应用遗传算法与多目标规划,实现紧急插单响应时间缩短 60%。

  • 自动化仓储:部 署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与智能仓储系统,库存周转率提升 35%。

供应链协同—韧性提升与成本优化

  • 供应商智能筛选:基于大数据与风险评估模型,供应商交付准时率提高25%。

  • 物流智能调度:应用实时定位与路径规划技术,运输异常处理效率提升 40%。


政策支持与实施路径


为保障《指引》落地,工信部将同步推进三大举措

  • 梯度培育智能工厂:分阶段支持企业从场景试点到全厂集成,2025 年前培育 1000 家标杆工厂。

  • “揭榜挂帅”攻关技术:聚焦AI大模型、数字主线等关键技术,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突破瓶颈。

  • 标准体系构建:制定智能制造场景标准化评价指标,推动行业互联互通。


展望:智能制造迈向“深度互联”


《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智能制造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化推进。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 5G、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典型场景深度融合,并探索“智能制造+绿色金融”等创新模式,到 2025 年实现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渗透率达 70%,为全球制造业转型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