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股六大板块全线溃败,绝望中寻找希望。

上周,全球金融市场在美国特朗普“对等关税”的阴霾下,迎来“黑色星期一”,多国股市开盘大幅下挫。

与此同时,中国三大股指集体下挫,恒生受到冲击最大,创下历史最大跌幅,收跌13.22%,失守2万点关口。

在此背景下,汽车股也遭遇重创。从上周整体表现来看,一周平均跌幅达7.14%,总市值大幅蒸发至8.28万亿元。当然,如果趁着暴跌抄底中国汽车股的人,应该能小赚一笔。

从个股来看,上涨个股寥寥无几,仅8只。即便是领涨的极星汽车,涨幅也未超过10%。而下跌个股则与之形成明显反差。

下跌个股中,有24只个股跌幅超过10%。其中,领跌的禾赛跌幅超过20%。

不过,由于中国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且有更多手段,市场逐渐趋稳,并开始回暖。

毕竟,中国已经不是100年前的中国,任人宰割;在今天的大国博弈中,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与任何国家对等谈判。谈,敞开大门;打,奉陪到底!

01乘用车:极星汽车罕见大涨

本期乘用车板块一周跌了4.93%,飘红个股仅5只,且主要集中在美股。

其中,美股极星汽车一周上涨8.93%,领涨总榜,小鹏汽车美股和唯一的A股赛力斯涨幅不足3%;余下的蔚来美股和理想汽车美股涨幅不足2%。

4月10日,极星汽车公布2025年一季度零售量预计达12304辆,同比增长76%,相比2024年第四季度保持稳定。

小鹏汽车则将于4月15日在中国香港为小鹏X9举办面向全球的品牌发布会。

跌幅方面,则由美股路特斯以15.11%的跌幅继续领跌,另外海马汽车和北京汽车跌幅分别为10.53%和10%,余下个股跌幅均在10%以内。

02智能化/智驾:禾赛领跌

智能化/智驾板块继续走低,一周跌幅达7.89%。在小米SU7智驾车祸后,智驾概念在资本市场被泼了一盆冷水。

从个股表现来看,仅地平线机器人和北斗星通实现上涨,一周涨幅分别为6.42%和5.61%。

消息面上,地平线与大众汽车集团正式宣布,在高阶领域基于地平线全场景智能驾驶方案HSD展开进一步合作。HSD将作为大众汽车集团智能驾驶研发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CARIAD与地平线的合资公司酷睿程加速研发,并落地在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车型上。

此外有市场传闻称,保时捷与地平线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领域达成合作,预计将于上海车展后公布进展,此次合作是中国大众汽车集团与地平线深化合作的一部分。

跌幅方面,该板块有7只个股跌幅超过10%。其中,禾赛以20.04%的跌幅领跌总榜,小马智行和黑芝麻智能以17.32%和14.01%的跌幅排在第2、3位。

4月7日,禾赛和零跑汽车正式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后续零跑预计将采购约20万台禾赛ATX激光雷达,覆盖零跑2025年起多款量产车型。

03新能源:欣旺达领跌

新能源板块再度全面下跌,一周平均股价大跌9.21%。

具体来看,跌幅超过10%的个股有5只,其中,领跌的欣旺达一周跌幅达12.55%,排在倒数2、3位的中创新航和赣锋锂业港股跌幅分别为12.09%和11.36%。

好消息是,欣旺达4月12日发布10米级全球容量最大、行业首款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真机,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或将提振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据悉,这款全球首发的2MWh“超级充电宝”,以液冷技术首次引入移动储能、较同类产品容量提升300%、六道安全防线的颠覆性设计,重新定义行业技术标杆。

中创新航则与小鹏汇天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此前,中创新航已为陆地航母X3独家提供行业量产能量密度最高的动力电池。基于双方良好合作,中创新航将继续为其下一代机型独家提供动力电池。

赣锋锂业则与Lithium Argentina AG(简称“LAR”)签署了合作开发盐湖意向书,双方约定将共同开发位于阿根廷的Pozuelos-Pastos Grandes盐湖盆地,该盐湖盆地主要由三个锂盐湖项目组成,分别为公司全资持有的PPG锂盐湖项目,双方共同持有的PG锂盐湖项目(公司持有14.89%股权,LAR持有85.11%)以及SDLP锂盐湖项目(公司持有35%股权,LAR持有65%)。

该意向书确定了双方的合作框架,拟将该盐湖盆地的三个锂盐湖项目整合成新项目(项目名暂定为“PPGS锂盐湖项目”),并对整合后的PPGS锂盐湖项目制定分阶段开发规划方案,PPGS锂盐湖项目的生产工艺计划部分采用直接提锂法技术,远期规划年产能可达15万吨LCE。

04经销商/零售:板块跌幅最高

该板块受挫最甚,一周跌幅高达13.22%,跌幅“遥遥领先”于各板块,不过因汽车之家美股的微增长,幸免于全军覆没。

其中,跌幅超过10%的个股有3只,百得利控股以16.42%的跌幅领跌,中升控股和国机汽车分别下跌15.45%和10.53%。

国机汽车披露了重整进展,国机智骏管理人因国机智骏债权人人数众多、金额巨大、案情复杂,且重整意向投资人正与潜在投资者密切接触,目前还未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保障重整成功,向赣州中院申请将提交国机智骏重整计划草案的期限延长三个月,并被裁定期限延长至2025年7月8日。

05零部件:全军覆没

零部件板块全军覆没,一周跌幅8.74%。

从跌幅来看,万向钱潮跌幅最高、达19.43%;凯中精密和三花智控分别下跌12.96%和10.57%。

余下个股,除精锻科技外,跌幅均在10%以内。

06商用车:江铃汽车领跌

商用车板块同样全军覆没,一周平均股价下跌7.22%。

其中,领跌的江铃汽车和安凯客车跌幅超过10%,而金龙汽车以9.89%的跌幅排在倒数第3位。

消息面上,江铃汽车披露3月销量为3.31万辆,同比下降1.19%;一季度累计销量为7.6万辆,同比增长2.27%。

此外,江铃汽车打算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回购A股股份,回购的资金总额不少于1.5亿元,不超过2亿元,回购价格不高于22元/股,回购股份将用于施行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安凯客车亦披露3月销量,为675辆,一季度累计销量1594辆,同比增长10.69%。金龙汽车3月销量4640辆,同比增长0.76%;一季度累计销售1.1万辆,同比增长11.79%。

Views of AutosKline:

总体来看,《汽车K线》统计在册的98只汽车股,在“对等关税”与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因素压制下,又经历了一轮惨烈调整。

展望未来,汽车股在国家一揽子政策支持下一定会企稳回升,外部政策阴霾也总会消散,对于中国汽车上市公司,仍需要坚定信心,做好市值管理。



混动与超充齐飞!2025上海车展重磅新能源SUV盘点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海车展)将于2025年4月23日-5月2日在上海举办,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预计展出规模达36万平方米,吸引全球近1000家企业参展,超100款新车首发亮相。本届车展不仅是新能源技术的“竞技场”,更是车企争夺未来市场话语权的关键战役。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风向标,本届上海车展聚焦高阶自动驾驶、超快充技术及混动路线突破,新能源车型的智能化、续航能力与本土化策略成为核心看点。那么,本届车展有哪些新能源车型值得重点关注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盘点三款关注度比较高的新能源SUV,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极氪9X极氪9X是极氪品牌首款全尺寸超豪华SUV,定位“全球超豪华SUV新旗舰”,同步推出黑金涂装的光辉版车型,预售价或突破100万元,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理想L9、问界M9及宝马X7、奔驰GLS等车型,预计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

   外观方面,延续了极氪009的方正造型基因,但通过更激进的尺寸和细节工艺实现了豪华质感的跃升。前脸采用分体式大灯组延续家族语言,黑金涂装的光辉版采用黄金工艺打造格栅饰条,在阳光下呈现出类似珠宝的渐变光泽。车顶激光雷达与瞭望塔式传感器组深度融合,既满足高阶智驾需求,又避免了传统“犄角”设计的突兀感。侧面腰线从前翼子板延伸至贯穿式尾灯,配合隐藏式门把手和D柱的黄金分割设计,将机械美学推向新高度。车身长度将超过5.2米,轴距为3.2米,提供6/7座布局(常规版)与4座(光辉版)。

   内饰方面,配备双17.6英寸3K悬浮屏、50英寸AR-HUD及23英寸后排娱乐屏。座椅材质选用半苯胺真皮与丝绸混纺面料,门板镶嵌工艺参考宋代官窑瓷器纹理,试图以现代科技重构东方古典美学。智能化配置方面,极氪9X大概率会成为全球首款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的量产车,其2000TOPS算力是现款Orin芯片的8倍。无图城市NZP已经实现了全国360城的覆盖,车位到车位(D2D)导航从地库到目的地全程无需接管。4D成像雷达融合,借助超薄激光雷达能够实现250米远的障碍物识别。此外,座舱系统首次引入全息交互管家,可结合眼球追踪技术预判用户需求。当检测到驾驶员疲劳时,座椅内置的微电流装置会触发醒神模式;后排乘客则可通过手势控制星空顶图案变换。

    动力方面,作为极氪首款混动车型,极氪9X首发搭载的极氪“超级电混技术”,巧妙融合了纯电、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技术的优势。插混版采用2.0T发动机,并且加上三电机组合,其综合功率超800马力,零百加速仅需3秒级。60度电池包能够支持200km的纯电续航,而且馈电油耗低至5.8L/100km。全栈900V高压架构,兼容1.2兆瓦超充桩,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km。而四电机混动+双腔空气悬架的组合,兼顾越野性能与公路操控,雪地测试中展现出复杂路况应对能力。小鹏G7‌小鹏G7是小鹏汽车旗下的中型SUV车型,定位为25万元级家庭用户市场,介于小鹏G6和小鹏G9之间,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特斯拉Model Y、极氪7X、乐道L60、智界R7、智己LS6、阿维塔07等车型,预计在今年内完成上市。

   外观方面,前脸采用了分体式大灯,上方是弧形的贯穿式LED灯带,下方的远近光灯组与导流槽融为一体,整体造型十分犀利。此外,车头下方配备了宽大的熏黑进气口,进一步增强了车头的运动感。侧面,全新的十字形轮圈看起来极富视觉冲击力,同时还有五辐轮圈可选。车尾,配备了梯形的贯穿式尾灯,即便下方中间部分不能点亮,但辨识度依然颇高,同时还配备了熏黑后包围以及车尾扰流板设计,很好地提升了车尾的运动气息。其长宽高分别为4892/1925/1655 mm,轴距2890mm。轴距与G6相同,但长度比G6甚至G9更大,空间表现或许有惊喜。

    内饰方面,主打的是极简风格,没有多余的线条,整体以白色调为主,显得简洁大方。车内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仪表区域,有望用HUD取而代之,减少驾驶者视线转移,提升驾驶安全性。悬浮式中控屏、无线充电区域和杯架,以及双幅式方向盘,则是延续了小鹏汽车现有车型的座舱设计语言。同时,还采用了深灰+白色的配色,加上细节位置的镀铬饰条,为车内营造出较强的科技感和豪华感。在智能驾驶方面,可能会采用纯视觉智驾方案,配备多个摄像头和雷达,具备较高的智能驾驶能力‌。

    动力方面,将搭载小鹏G6同款电动机(TZ230XY01F30B),峰值功率为218kw,动力输出强劲,无论是城市道路的起步、超车,还是高速行驶时的加速,都能轻松应对。此外,小鹏汽车最新的5C超充技术(12分钟充至80%)以及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都将搭载在小鹏G7上,而且有消息透露,小鹏G7将会拥有702km的最高CLTC纯电续航里程,将成为小鹏品牌续航最长的SUV车型‌。乐道L90‌乐道L90是蔚来旗下子品牌乐道汽车推出的首款大型纯电SUV‌‌,定位为乐道家族的旗舰SUV,竞争对手包括理想L9和问界M9等车型,预计在上海车展首发亮相‌。

    外观设计‌,前脸采用的是封闭式格栅设计和分体式大灯组,下包围部分采用了三段式设计,两侧翼子板位置设计有垂直布局的导流槽,能够提高空气动力学表现,底部配备有扁平的梯形进气口,点缀出了车头的层次感,同时也不乏运动气息。侧面线条流畅,腰线能够看到贯穿式设计的痕迹,从前翼子板延伸到车尾,让视觉效果显得修长大气。门把手则是弹出式造型,能够起到降低风阻的作用,车顶带着明显的弧度,配备有行李架以及鲨鱼鳍,而轮毂采用了五辐式低风阻造型。尾部设计简洁,配备熏黑尾灯组、‌小尺寸扰流板和高位刹车灯。

    内饰方面,‌虽然目前尚未曝光,但可以推测,作为一款面向大家庭的纯电动大型SUV,乐道L90的最大亮点无疑是,拥有宽敞的乘坐空间和灵活的座椅布局,满足多口之家的出行需求。座椅或许采用了高品质材料,不仅触感柔软,还配备了电动调节与加热通风功能。同时,还将搭载大尺寸中控屏与全液晶仪表盘,为驾驶者提供丰富的车辆信息,并支持语音控制、导航等功能。智能驾驶方面,预计搭载英伟达Orin X智驾芯片,算力为254TOPS,配备多颗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

‌   动力方面,基于蔚来NT3.0平台和800V架构打造,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配置,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动力的需求。电池容量与乐道L60相同,有60kWh和85kWh两种选择‌,虽然具体续航里程尚未公布,但参考乐道L60的表现,L90的续航能力应该不会让人失望。对于家庭用户来说,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是选购电动车时最关心的两大问题,而乐道L90不仅拥有蔚来换电网络的加持,还支持5C超充,大幅缩短充电时间,解决消费者的续航焦虑。车叔总结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内卷愈发惨烈,各家车企都在尽其所能的拿出诚意试图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从本届车展也不难看出,今年新能源市场的精彩程度可以说是超乎想象。比如作为极氪旗下首款超级电混车型,极氪9X支持全栈900V高压架构,兼容1.2兆瓦超充桩,续航表现成核心卖点;作为小鹏汽车面向中型SUV市场推出的重磅车型,小鹏G7以智能化、高性价比和差异化设计为核心卖点;而作为一款面向大家庭的纯电动大型SUV,乐道L90的最大亮点无疑是车内的空间和舒适性,同时还有共享蔚来换电网络。如果对以上三款新车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趁着此次上海车展的机会,亲自去现场体验一下吧。当然,没有也没关系,本届车展除了以上车型之外,还有一些也比较值得关注的新车,如果感兴趣的话,请持续关注车叔的报道。


小米周销量惊现断崖式下跌!订单神话要破灭?

   高速智驾事故引发34%销量蒸发,周销量腰斩至5000辆跌破行业前二十。门店试驾预约骤降四成,5亿次传播的"智能驾驶=定时炸弹"舆情持续发酵。面对问界小鹏价格屠刀与产能瓶颈,小米紧急预热15万SUV背水一战——新能源赛道从无永恒王者,15万未交付订单正与时间赛跑。


小米周销量惊现断崖式下跌!订单神话要破灭?

   329事故后的首周数据让所有人捏了把冷汗:小米汽车4月第一周销量直接腰斩至5000辆,排名暴跌至第21位 。这个数字不仅创下两个月新低,更让刚登顶的「网红车企」瞬间陷入舆论漩涡 。就连雷军引以为傲的周新增订单量,也在事故后首次跌破8000大关 。

一、从顶流到「跳水冠军」

就在上个月,小米SU7还以单周7800辆的成绩稳居新势力前三 。可谁也没想到,一场高速智驾事故竟让销量直接蒸发34% 。更扎心的是,老对手小鹏同期销量逆势增长21%,问界更是暴涨37% 。就连传统车企的吉利银河,都以1.22万辆的成绩碾压全场 。

二、事故冲击波远未结束

   虽然官方强调「交付的都是前期订单」,但门店传来的消息更让人揪心。有销售坦言:「试驾预约量降了快四成,很多人点名要关掉智驾功能才肯上路」 。更致命的是,事故视频在抖音的播放量已经突破5亿,评论区清一色在刷「智能驾驶=定时炸弹」 。

三、产能神话遭遇现实暴击

   小米引以为傲的「15万年产能」,现在看来更像是纸上谈兵。目前交付的仍是定价39.9万的创始版,而21.59万的标准版要等半年才能提车 。有业内人士爆料:「二期工厂投产至少要等到2026年,现在生产线天天在加班赶工」 。

四、价格战下的生死时速

   面对危机,友商们已经磨刀霍霍。问界新M7直降2万杀到22.98万,小鹏G9更是推出「事故车主置换补贴」 。就连刚上市的智己L6,也把枪口对准小米SU7搞起「贴身肉搏」 。这场混战中最惨的当属特斯拉,周销量直接跌破2000大关 。

五、翻盘机会藏在SUV?

眼尖的网友发现,小米官微最近疯狂预热代号「Yu7」的SUV车型。有知情人士透露:「新车定价可能下探到15万区间,主打家庭用户市场」 。但问题是,在问界M8、理想L6等重磅车型的围剿下,留给小米的时间窗口可能只剩三个月 。

    这场销量地震给所有新势力敲响警钟:在新能源赛道上,没有永远的神话。小米手里还攥着15万未交付订单 ,但如何把「数据泡沫」变成真金白银,考验的不仅是产能,更是危机公关的智慧。毕竟在生死时速的2025年,消费者可不会为情怀买单。







长安汽车转型阵痛:深蓝汽车、阿维塔核心自主品牌去年深亏超55亿


   长安汽车一季度净利润预增超12%,扣非净利润暴增逾5.5倍,新能源效益改善与海外增量成亮点。然而深蓝、阿维塔三年累亏超140亿,现金流锐减七成,燃油车收入占比过半令2025年全面电气化目标承压,管理层重组与战略调整牵动新能源布局走向。


    2024年年报余温未散,长安汽车(000625.SZ)火速披露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与2024年增收降利不同,长安汽车今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预计13-14亿元,同比增长12.26%至20.89%;对应扣非后净利润预计7.3-8.3亿元,同比增长553.54%至643.06%。

    证券之星注意到,业绩预增难掩转型压力,长安汽车核心自主品牌深蓝汽车与阿维塔盈利能力承压,尽管2024年销量大幅增长,但净利润合计亏超55亿元,二者近三年累亏超140亿元。此外,长安汽车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锐减超七成,暴露其资金压力。

    电气化转型至今,长安汽车新能源车销量及收入仍未过半,使得2025年停售传统燃油车的目标显得尤为紧迫。此外,国内市场销量、毛利率下滑拖累了整体表现,公司汽车毛利率自2023年以来再度下滑。与此同时,长安汽车总裁王俊离任、集团重组渐近,其战略调整引发市场对公司新能源未来走向的高度关注。

核心自主品牌深亏,现金流“膝盖斩”

    长安汽车表示,一季度业绩大增主要得益于公司坚定推进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品牌向上,产品结构优化,新能源效益改善,海外实现增量增利,自主品牌盈利能力稳中有进。

    但在2024年,长安汽车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形。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597.33亿元,同比增长5.58%;对应归母净利润73.21亿元,同比下降35.37%,自2019年后再度出现负增长。

    资料显示,长安汽车构建了长安、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品牌,其中长安品牌下构建长安引力、长安启源、长安凯程三大品牌序列,形成差异化自主品牌矩阵;同时通过合营企业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布局合资品牌。

    销量层面上,2024年深蓝汽车年度交付约24.39万辆,同比增长超七成;阿维塔实现交付7.36万辆,同比翻倍。不过,二者均未达成年度销量目标。

    此外,二者也缺乏“造血能力”。深蓝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372.25亿元,净利润为-15.72亿元;阿维塔实现营收153.48亿元,净利润为-40.18亿元。

    长安汽车表示,深蓝汽车因产品结构改善、销量提升,同时公司积极推进降本增效等原因,利润亏损同比减少;阿维塔因新品上市及产品焕新,销量增加,产品效益逐步改善,但为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等方面持续保持高投入,导致亏损。

拉长时间看,阿维塔2022及2023年分别亏损20.15亿元、36.93亿元,最近三年累亏达97.26亿元。而深蓝汽车2023年亏损29.99亿元,近两年累亏45.71亿元。这也意味着二者近三年来的亏损额已超140亿元。

   长安汽车董秘张德勇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提及,深蓝汽车在去年四季度出现单月盈利。而据华夏时报报道,阿维塔争取2025年第三、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连年亏损加上战略投入,阿维塔面临较大财务压力,2024年资产负债率达70.54%,品牌依靠融资补充营运资金。去年12月,阿维塔完成111亿元C轮融资,长安汽车为出资方之一。自2021年以来,阿维塔已完成四轮融资,募资总额近190亿元。目前,阿维塔已开启上市准备工作,拟于2026年IPO上市。

    证券之星注意到,业绩下滑之际,长安汽车的经营性现金流也骤降。公司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75.58%至48.49亿元,主要受供应商付款政策、付款账期和海外出口关税增加影响,导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增加。

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还透露,去年长安凯程完成A轮融资20.8亿元,公司明确了长安凯程上市的工作路径,相关工作已在推进。

新能源车收入不足五成,国内市场“失速”

两大核心自主品牌深陷亏损,长安汽车电气化转型路漫漫。

   今年一季度,长安汽车销量70.52万辆,同比增长1.89%,上述销量累计全口径对应的汇总收入约为623亿元。其中,新能源销量19.42万辆,占总销量的比重为27.53%。

   与去年末相比,其新能源的销量占比并没有显著提升。2024年,长安汽车全年实现销量268.4万辆,创近七年来新高,同比增长5.1%。其新能源车全年销售73.5万辆,同比增长52.8%,占总销量的约27%。

2024年,长安汽车全口径营收2767.2亿元(含阿维塔),同比增长7.7%。其中,新能源收入占比46.5%,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燃油车依然占据了过半收入。

   长安汽车“香格里拉计划”的目标之一是计划在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但当前无论是销量还是收入,都是燃油车占据大盘,这预示着长安汽车电气化转型的任务已相当紧迫。

    其实,燃油车面临的危机也不容忽视。2024年年报显示,2020年定增募投项目中,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调整升级项目未达预计收益,其2024年实现效益2.79亿元,累计实现效益15.78亿元。该项目投放的新车型主要为CS75系列,以燃油车为主。长安汽车称,该项目未达预计收益的原因是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下滑,行业竞争加剧。

    证券之星注意到,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出海加速发展,汽车出口成为车企新的增长点。2024年,长安汽车境外销量53.62万辆,同比增长49.59%;境内地区实现销量214.76万辆,同比下滑2.14%。上述销量全口径对应的汇总收入约为2712亿元。

    若根据年报披露数据,就上市公司并表企业,营收方面,长安汽车境内营收同比下滑2.64%至1273.07亿元,境外营收则同比大增57.9%至324.26亿元。

  从利润端来看,国内市场的盈利表现不容乐观。其2024年毛利率为12.07%,同比减少4.07个百分点。受累于国内市场表现,同期长安汽车的汽车毛利率同比跌去2.32个百分点至14.94%,继2023年后继续呈下跌走势。

    长安汽车表示,公司2024年实际销售达成董事会目标,2025年经营目标是力争实现产销汽车超过280万辆。到2030年,长安汽车力争实现销售500万辆,其中自主板块销量400万辆,数智新汽车销量300万辆,海外销量120万辆。

管理层调整,与东风集团重组基本完成

   年报披露同日,长安汽车同步宣布了董事辞任的消息。公告显示,王俊因工作变动,申请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召集人职务,且不再担任公司总裁及其他任何职务。

证券之星注意到,王俊于2020年10月就任长安汽车总裁,作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之一,长安汽车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兵装集团”),而王俊离任前已上调兵装集团。今年1月6日,兵装集团官网更新了管理团队信息,王俊担任兵装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今年2月,兵装集团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风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母公司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2024年业绩沟通会上,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管理层表示,公司和长安的整合目前正在进行中,控股股东正在谋划将长安旗下的汽车板块进行重组。

    在长安汽车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朱华荣也就重组事宜回应称,相关的工作团队长安也参与了,而且是作为重要的角色参与推进相关工作,方案基本已经完成。

  朱华荣强调,网上传播的某些情况不属实,长安没有刻意去回复。此次重组不会影响长安既定的任何战略,包括长安既有的品牌、技术规划、全球化规划。

王俊作为长安汽车新能源战略的核心管理者,其调任被市场解读为公司战略进入阶段性调整的重要信号,亦引发市场对长安汽车新能源业务后续发展的高度关注。




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公布:热扩散不起火、不爆炸


   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日前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本次修订内容主要有修订热扩散测试,进一步明确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技术要求从此前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等,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等;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等。

   此外,修订版本明确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即非驱动类电池不适用;完善绝缘电阻要求,增加包含交流电路电池系统绝缘电阻要求;提升挤压测试要求,增加绝缘电阻相关判定条件。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