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蓝色碳能,立即领取展会门票~


为全面推进民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创新及高质量发展,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响应国家“双碳”发展战略,积极促进航空产业和燃气轮机高端装备集群建设,由上海市航空学会主办、江苏省航空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涡轮技术大会暨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展览会(2025涡轮展)将于2025年5月27-29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办


2025涡轮展将以“2天大会+3天展览”的模式,以集聚“大飞机制造产业·民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为核心,重点讨论与展示航空动力、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先进中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燃气轮机技术、低碳绿色及新能源技术、运营&维修&保障、新材料技术、关键部件制造技术等内容与核心先进展品。1+8同期论坛、200+热点话题、180+重磅发言嘉宾、300+领军展商、18000+㎡展会面积。2025涡轮展将为您呈现从"材料 - 零部件 - 整机 - 应用 - 运维服务" 的完整产业链路,全方面为航空动力与燃气轮机产业的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涡轮技术大会

组织架构


(一)主办单位

上海市航空学会


(二)联合主办单位

江苏省航空产业协会


(三)指导单位

中国航空学会


(四)支持单位

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航空航天学会

长三角航空航天学会联盟

苏州市航空航天学会

成都市航空航天学会

绵阳科技城航空动力科创中心

陕西省航空学会

重庆市航空航天学会

浙江省航空航天学会

河南省航空业协会

安徽省航空学会

湖南省航空学会

辽宁省航空宇航学会

贵州省航空学会

福建省航空学会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绿色工业节能分会航空专业委员会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

苏州市机械工程学会

江苏省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关键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上海市增材制造协会

西华大学


(五)支持期刊

《航空发动机》

《航空材料学报》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航空制造技术》

《热力发电》

《航空工程进展》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码上观展&参展,全链资源一键接入~

联系组委会

芬恩Fern 181 1613 2595(同微)


1


2025涡轮技术大会

首批演讲嘉宾亮相

注:嘉宾顺序不分先后






虎煜

上海汽轮机厂 副总经理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董事长


嘉宾简介

虎煜,1993 年进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学习,1998年本科毕业进入上海汽轮机厂,先后在自控中心、项目部、技术部、燃机部、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燃机事业部等多处工作,先后负责了燃气轮机产业战略发展、燃气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调试、燃气轮机技术引进与消化、燃气轮机项目开发与产业运营,燃气轮机结构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现任上海汽轮机厂副总经理,兼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烜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艾松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总设计师


嘉宾简介

艾松,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6年至2001年从事大型蒸汽轮机结构设计,2002年至2013年从事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工程,2009年从事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G50)研发至今。







巩秀芳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高温材料研究所主任


嘉宾简介

巩秀芳,现任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赵群力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专业总师 研究员


报告题目

新能源飞机的技术挑战分析


嘉宾简介

赵群力,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专业总师,研究员,《航空科学技术》杂志编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航空科技情报和战略规划研究工作,先后完成各类航空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图书2部,并获得部级“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吴静敏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副总师


报告题目

航空发动机经济可承受性设计研究

  • 国外装备经济可承受性战略30年发展;

  • 国内航空发动机经济可承受性设计研究总结


嘉宾简介

吴静敏, 1978年2月生,女,博士,研究员,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国防与装备经济性专业副总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一级技术专家。

长期从事航空装备经济性论证与评估、经济可承受性设计研究等工作。曾牵头完成了C919、MA700、AG600、AES100等多个军民用飞机、发动机型号的经济性研究任务,是集团公司商发验证机、两机专项等重点项目经济性论证的主笔人。完成了多项工信部、科工局、装发、军科委等机关的决策支持任务。在航空装备经济性设计领域有多项技术创新,获软件著作权3项、集团创新成果奖2次、集团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范召东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主任/研究员


报告题目

航空发动机高温密封及减振材料技术


嘉宾简介

范召东,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有机功能材料与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研究员/博导,国家重大专项产品首席专家。从事高性能多功能高温密封与隔热材料研究。主持了国防预研、重大工程基础研究、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等渠道的三十余项项目,已授权的国家和国防发明专利 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的书籍4部,11次获得集团科学技术奖和型号立功,2次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







王京阳

辽宁材料实验室 副主任

燃氢防护技术研究所 所长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陶瓷及复合材料研究部 主任


报告题目

碳化硅复合材料用高温涂层的设计与验证


嘉宾简介

辽宁材料实验室副主任、燃氢防护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陶瓷及复合材料研究部主任;从事极端环境用结构陶瓷、复合材料及高温涂层的设计、制备和近服役性能研究;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当选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美国陶瓷学会会士、欧洲陶瓷学会会士和美国金属学会会士;获Acta Materialia银质奖章、美国陶瓷学会的Samuel Geijsbeek国际奖、桥建奖和全球之星奖等学术奖励;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陶瓷基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中国稀土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物理学会内耗和力学谱分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







唐健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嘉宾简介

唐健,200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产品部部长,中电联燃气发电技术专家委员。常年从事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研发设计及国产化,燃气轮机工程技术研究应用等。多个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力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银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等。起草编制燃气轮机国家标准2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个人获得2019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入选闵行区领军人才,2022年入选闵行区春申金字塔人才计划杰出人才。







孙博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系统设计处处长


报告题目

燃机大数据中心及AI技术分享


嘉宾简介

孙博,1982年1月出生,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上海电气,现任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系统设计处处长,从事燃气轮机研发及设计工作十余年,涉及燃气轮机自主技术平台建设、产品升级开发、首台套试验验证、深度国产化及燃机数智化等多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负责了上海市经信委“首台套”专项,科委“超低热值燃气轮机关键技术研究”攻关项目,以及经信委工业互联网专项等,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优秀发明奖、上海市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奖。







林均品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TiAl金属间化合物领域973计划 首席科学家


报告题目

轻质高温Ti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挑战


嘉宾简介

林均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TiAl金属间化合物领域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曾任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学术兼职美国矿物、金属和材料学会(TMS)高温合金委员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委员会副理事长,Metals、Journal Kovove Materialy- Metallic Material、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for Heat Treatment、《中国材料进展》、《精密成形工程》等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结构-功能金属间化合物、难变形材料的强加工及组织精确控制、3D打印方面的研究。在高Nb-TiAl等难变形金属间化合物领域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团队获批国家新材料重大专项(2030)轻质金属间化合物产品责任单位,先后承担了973计划、国家军工平台建设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两机重大专项等。发表论文490余篇,SCI引用达11000余次、H因子44。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TiAl合金领域最高水平系列国际会议Gamma Alloy Technology (GAT)主席或共同主席,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40余次。







张继

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家


报告题目

固溶强化型板材高温合金超温氧化行为研究


嘉宾简介

张继,钢铁研究总院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高温材料所名誉所长,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金属学会高温材料分会秘书。长期从事新型高温合金材料成分、组织、性能关系研究和相关工艺技术开发,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和配套科研等类项目。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6次,获国家发明专利21项,《中国高温合金手册》责任主编。







厉勇

钢铁研究总院  正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

超高强度钢技术发展及在航空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嘉宾简介

厉勇,博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主要从事超高强度钢及工程化应用研究,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超高强度钢相关的国家科研项目12项;作为关键核心人员承担了国家大飞机专项项目4项,其它国家关键材料科研攻关项目30余项;制定了超高强度钢1项国家标准和8项国家军用标准,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4项,获各类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







周兰章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

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用DZ444定向柱晶合金


嘉宾简介

周兰章,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抗热腐蚀高温合金材料”创新课题组组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金属材料专家委员会委员,大型锻铸件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材料。研发了10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合金材料(DZ417G、K435、K444、K452、K446、GH4413、GH984G、GH1059等),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地面燃气轮机、超超临界机组、核能发电等领域。获省部级2项,行业科技奖4项,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培养研究生40余名。







赵中杰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副部长


报告题目

航空发动机动部件用复合材料研制及性能研究


嘉宾简介

赵中杰,博士,高级工程师,中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民用航空事业部副部长,SAMPE学会、北京粘接学会理事。从事航空复合材料和胶黏剂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主持了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军品配套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牵头研发了民机用高性能预浸料、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专用树脂等产品,已在国产大飞机和商用航空发动机上获得广泛应用。







赵冰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金属成形技术研究所

主任师,研究员


报告题目

发动机耐高温材料空心夹层结构成形技术研究


嘉宾简介

赵冰,男,工学博士,研究员,主任师。主要从事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形技术开发,包括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深冷成形和处理、熔覆/热机械加工复合成形、塑性打印成形技术、复合装甲、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技术领域。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郭德伦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研究员


嘉宾简介

郭德伦,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委副主任,集团连接技术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飞机和发动机,焊接技术及相关技术研究和型号产品的研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和集团奖多项







赵吉宾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报告题目

导管测量与智能制造


嘉宾简介

赵吉宾,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艺装备与智能机器人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激光3D打印工艺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研究计划指南编写专家,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委员会委员,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理事长。研究领域包括:增材制造与激光加工技术、视觉测量、机器人控制、CAD/CAM等。







李小兵

季华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部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研究员


报告题目

轻质高强TiAl合金材料及部件低成本制造研究进展


嘉宾简介

李小兵,男,1988年生,四川德阳人,博士,研究员,2007-2016年就读于东北大学,获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16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历任博士后、副研究员;2021年人才引进至广东省季华实验室,2023年晋升为研究员(破格),现任季华实验室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主要从事先进轻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工作,致力于开发高承温变形TiAl合金材料及制备关键技术,实现我国TiAl产品的商业应用。







石一琨

中航国际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生产线工艺专家


报告题目

叶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讨与柔性产线应用介绍


嘉宾简介

石一琨,柔性生产线工艺专家。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拥有丰富的柔性生产线建设和航空制造经验。主导并参与多条复杂航空、航天、能源等柔性生产线的建设与优化,涵盖叶片、结构件、壳体等关键零部件,展现出卓越的工艺设计与项目管理能力。凭借深厚的专业技术能力,致力于为行业提供高效、可靠的工艺解决方案。







韩孟克

新奥能源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高速电机结构工程师


报告题目

高速电机技术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嘉宾简介

韩孟克,硕士,中级工程师,新奥能源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高速电机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微燃机传动系统和高速电机设计工作。作为公司燃机型号负责人,负责百千瓦级微燃机的可靠性提升项目。作为关键成员参与上海科委重大科技专项燃气轮机研制项目,完成多型号微燃机的传动系统选型设计和高速电机设计。







陈方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副院长


报告题目

发动机健康管理和智能运维探索与发展


嘉宾简介

陈方,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副院长,长期从事总体设计、多场耦合及燃烧传热等基础研究,负责上海市智慧动力系统联合创新中心,主持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发表80多篇论文、授权20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出版2本英文专著和2本教学用书。中国空天动力联合会专委会委员和《推进技术》《Propulsion and Energy》编委。







蒋东翔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AI赋能创新中心主任,长聘教授


报告题目

基于AI大模型的燃气轮机智能运维平台研究


嘉宾简介

蒋东翔,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导,AI赋能能源与动力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动力设备故障机理、智能诊断和远程诊断系统等。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两机专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973项目课题2项,86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发明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10项,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指导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60余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燃机发电专业委员会会员、海上风电专业委员会会员。







康进武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 副研究员,博导


报告题目

智能成形制造


嘉宾简介

康进武,1998年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副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材料加工智能化研究,包括金属凝固、铸造、曾材制造及其模拟仿真与人工智能。发表论文220多篇,SCI收录90多篇,EI收录120多篇,出版专著5本,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软件著作权20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8项。兼任中国仿真学会CAE仿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北京中心副主任、中国铸造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主编、《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aterial Science》、《热加工工艺》、《铸造工程》编委。







邱朋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报告题目

自由掺氢燃气轮机燃烧室关键问题分析


嘉宾简介

邱朋华,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航空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低碳和零碳燃料燃烧、燃气轮机燃烧室技术、分布式碳中和能源系统集成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省部级以及企业合作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申报专利近百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李雪英

清华大学 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

AI赋能航空发动机涡轮研发的新范式


嘉宾简介

李雪英,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冷却和热防护研究,现为ASME国际燃气轮机传热专家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Turbomachinery副主编。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本领域重要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获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十余项。







刘永胜

西北工业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关键基础问题


嘉宾简介

刘永胜,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先进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相关军口重点项目等3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5件,参编教材和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SCI他引3000余篇次,做国际国内会议主题报告、特邀报告等30余次。

担任《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ChemPhysMater》、《现代技术陶瓷》、《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编委;担任先进推进技术实验室(国家级)学术委员会委员、陶瓷基复合材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陶瓷基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玻璃钢分会理事等学术兼职。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涡轮气动与传热冷却特性不确定性量化和敏感性分析研究


嘉宾简介

李军,男,工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动力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ASME Fellow、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透平机械气动热力学与优化设计、动密封流热固多场耦合和增稳抑振技术、不确定性量化与鲁棒性优化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级和国内外企业与研究所的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中文专著《热力透平密封技术》和《格子Boltzmann方法与计算气动声学》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透平机械领域ASME和AIAA系列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关鹏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副教授


报告题目

涡轮叶片变厚度TBC隔热效果多场耦合分析及结构设计


嘉宾简介

关鹏,男,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后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主要承担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海洋防务基金1项、辽宁 省教育厅面上课题1项以及企业横向课题6项。共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4篇,EI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王俊升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基于多尺度表征和模拟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孔洞演化和疲劳损伤机理研究


嘉宾简介

王俊升,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高温镍基合金等合金设计制造研究工作,承担重点研发课题、自然基金重点等项目,开发了高性能微观组织结构预测的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模型,设计了高刚度铝锂镁锂合金、耐热铝合金、高温镍基合金等成分,突破了智能优化铸造、增材制造工艺技术。已发表论文1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航空制造技术》、《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材料热处理学报》等期刊编委。







杜洋

西安交通大学 助理教授


报告题目

多燃料微型高效航空转子发动机设计与燃烧调控


嘉宾简介

杜洋,男,工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微型无人航空动力系统设计及运行调控。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EI论文24篇(中科院一区Top 14篇,中科院二区Top 4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2项)。主持国家级项目/课题4项,省部级项目/课题5项,横向1项,包括国自然青年项目、装发 “慧眼行动”项目、基础加强重点项目课题、中国航发624所项目、装发预研重点实验室基金等。担任国际期刊 The Innovation Energy 青年编委、Clea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青年编委。







陈光耀

上海大学 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

低成本钛合金坩埚式感应熔炼技术


嘉宾简介

陈光耀,现任上海大学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钛合金低成本冶炼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设计并研发了多种高稳定性的新型耐火材料,成功应用于钛及钛合金的坩埚式感应熔炼。针对钛及钛合金在冶炼过程中因坩埚污染而导致性能不稳定的技术难题,通过优化坩埚材料与冶炼工艺的协同作用,有效控制了污染问题,为钛合金的低成本铸造提供了可行性。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后基金及11项横向课题,发表论文SCI论文40余篇,拥有5项授权专利。







许裕栗

新奥能源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能源系统技术总监


报告题目

新奥动力——用创新科技驱动能源未来


嘉宾简介

许裕栗,博士、高级工程师、新奥动力能源系统技术总监。

曾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能源领域973计划和多项省部级科技创新项目,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作为主要起草人起草分布式能源团体标准1项。






李东刚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 副教授


报告题目

燃气轮机叶片用高温耐腐合金的低成本合成及洁净化新技术


嘉宾简介

李东刚,壮族,辽宁锦州人,九三社员。1996-2000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2009年就读于东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博连读,辽宁省优秀博士毕业生。2009-2011年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优秀博士后;2011-2013年法国兰斯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2013年作为引进人才入职东北大学冶金学院,一级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2019年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分别在剑桥大学和英国女王大学访学。主要从事伽马钛铝基系列合金的研制和产业化应用,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战略新兴计划、企业合作等多个项目/课题,两步法短流程研制的伽马钛铝合金实现吨级量产,经第三方检测达到军品钛合金标准。独创“磁控动态捕集烟气中PM2.5”系统装备与方法,并延伸至中央空调除PM2.5-病毒-CO2一体化空气超净化装置与方法,用于环保领域。研究成果已经进行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累计超过6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2017年入选“锦州市双创人才计划项目”创业团队。



2


2025涡轮技术大会

论坛日程安排

5月27日 主论坛

第一天

8:30

-

17:30

航空动力设计、高温合金、陶瓷基先进材料、航空轻量化设计、金属增材制造、燃气轮机行业院士

5月28日 分论坛

第二天

8:30

-

17:30

分论坛一: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


总体、部件、结构、强度、六性、控制、低成本等

分论坛二:燃气轮机技术


总体、部件、结构、强度、六性、控制、低成本等

分论坛三:先进中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


空中无人动力系统、小型航空涡轮发动机、低空航空器民用无人航空动力等

分论坛四:低碳绿色及新能源技术


气动设计和部件设计、低排放燃烧室设计、间冷回热技术、电动力混合动力、氢燃料航空动力、氢燃料、生物燃料燃气轮机等

分论坛五:运营、维修、保障


状态检测、维护策略、故障诊断、部件维护和更换等

分论坛六:新材料技术


高温合金、钛合金、结构钢与不锈钢、复合材料、橡胶与密封材料、涂层材料、增材制造材料等

分论坛七:制造新技术


精密铸造、焊接、表面处理、智能制造、增材制造、先进机械加工等

分论坛八:首届激光在民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中应用高峰论坛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材料性能提升、质量检测与控制、维修与再制造、技术发展趋势与创新、应用案例与经验分享等


3


2025涡轮技术大会

展览速递


锚定产业核心,共话航空、燃气涡轮技术新未来!2025涡轮展的超大豪华展位将展示大飞机产业、航空动力、燃气轮机产业链上下游单位/企业的整机产品、先进技术、前沿理念与雄厚实力。300+家来自航空动力与燃气轮机产业链的领军展商将为您呈现从"材料 - 零部件 - 整机 - 服务" 的完整产业链路展示体系,也可近距离接触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燃气轮机整机装备及先进测试设备,展会面积超18000+平方米。欢迎您预定展位或参观交流。


八大展区


风起长三角,潮涌苏州湾

全球顶尖涡轮技术,于苏州湾激情碰撞

2025涡轮展,盛大启幕在即!

特别惊喜!2025涡轮展组委会诚意满满

为大家送上免费观展福利——

下方二维码登记参观,立免199元门票费用


还可点击下方链接,即刻解锁丰厚好礼!

👇👇👇

限量版燃机&航空发动机模型、独家徽章、景点门票!免费领~

诸多好礼已就位,等待您一键将它们收入囊中~


别再犹豫,把握机会~

速来畅享这场涡轮领域的顶尖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