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珠海航展”)圆满落幕。作为全球五大航展之一以及中国最大航展,本届航展的最大亮点是首次设立了低空经济馆。几乎同期,包括全国低空经济年会在内的多场低空经济论坛在各地召开,众多院士专家齐聚,证实了在政策与产业的同频共振下,2024已成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本文结合近期大会热点,总结了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的三大趋势及两大挑战。

发展趋势

趋势一:政策驱动效果显著,多方资本加速涌入将引爆市场潜力。一是中央政策辐射全国,各地加速推动产业落地。2021年2月“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低空经济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带动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珠海航展后,西安、苏州、北京等地相继举行低空经济产业交流大会,共商产业发展蓝图,推进产业加速发展。二是多方资本加速汇聚,市场潜力亟待爆发。随航展同期举办的“2024第七届无人系统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大会”上,珠海宣布组建目标规模100亿元的低空经济基金群,首期规模15亿元。同时,由于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在航空业中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正吸引大量民营资本涌入。目前,我国无人机企业过万家,规模以上的无人机企业超过2000多家。

趋势二:飞行汽车加速向商业化迈进,低空经济已从概念走向落地应用。一是国内外车企争相布局,未来三年飞行汽车有望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国内方面,如小鹏汇天、吉利旗下沃飞长空等均在本次航展展示了其飞行汽车产品,其中小鹏汇天完成了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全球首次公开飞行;国外方面,丰田汽车11月初宣布已在日本进行了首次飞行汽车的试飞。飞行汽车商业化的前提之一是需要完成适航取证,小鹏汇天、沃飞长空、广汽等均计划于2025年底或2026年完成型号合格证(TC)等适航证取证。随着主机厂完成取证,未来两到三年,飞行汽车有望迈向量产阶段。二是应用场景建设持续推进,飞行汽车加速由探索期进入培育期。从航展来看,珠海正规划出更多低空应用场景,如海岛紧急物资配送、跨境无人机运输等。同时,小鹏汇天已完成超110个飞行营地的合作签约,并计划到年底前完成超200个飞行营地的布局,为用户提供限定场景的飞行体验,此外,还持续开发“低空+文旅”等创新应用场景,并与海南省发改委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打造“飞行汽车应用示范岛”。

趋势三: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受益,低空经济有望增强我国产业链话语权。一方面,低空经济有望延伸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我国有望借助完整、成熟、高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动低空飞行器等终端规模商用。硬件方面,电池、电机、电控占电动航空器成本约50%,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升级后可直接在eVTOL应用。技术方面,自动驾驶、感知算法等可为无人机和自动驾驶飞行器提供技术基础。制造方面,成熟的汽车生产和管理体系可有效提高低空飞行器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低空经济有望构筑我全球产业链新话语权。电池性能是制约eVTOL发展的核心因素,我国在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方面实现国际领先。当前eVTOL电池能量密度可达285Wh/kg,宁德时代2023年4月发布的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可高达500Wh/kg,代表国际企业电池水平的新加坡企业麻省固能电芯能量密度400Wh/kg。在商用方面,本次参展的美国企业Joby(全球领先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制造商),其动力电池就由我国企业孚能科技供应。

重要挑战

挑战一:产业发展碎片化,亟需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自低空经济首次提出后,虽然地方政府和产学研各界积极响应,但尚未有系统的规划设计,导致产业发展碎片化。基础设施方面,由于各地自行建设充电桩、换电站及其他地面保障设施,导致建设标准不统一、投入进度不一致。终端应用方面,为满足不同场景需求、适配不同区域政策,不同厂商研发了各种型号的低空飞行器,导致缺少完整、统一的技术和产品标准,不同飞行器零部件之间难以兼容适配,加大了生产资源浪费和质量管理风险。政策及法律机制方面,一方面我国低空空域管理起步较晚,缺少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冲突避免机制、应急救援机制等。 另一方面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认定、保险机制、社会认知机制等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挑战二:部分核心技术突破不足,国产化水平仍待提升。我国在操作系统、芯片等高端制造领域存在较大挑战。操作系统方面,欧美已在高精定位领域具备成熟的产品化能力,可量产生产小型化、高精度的定位、定资系统。由于我国在此领域仍存在技术瓶颈,并受西方国家严密技术封锁影响,导致惯性测量单元(IMU)等性能距国际领先水平差距较大,部分高端传感器如高精度陀螺仪、磁力计等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芯片方面,随着低空经济场景的扩展及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民用无人机对抗干扰性、小体积、低功耗、实时数据处理等的需求日益高涨,对芯片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无人机通信芯片需具备更高宽带与更低时延,同时需配有AI处理芯片等才能完成智能分析、自动驾驶等任务。然而我国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长期受卡脖子影响,或将影响低空经济高水平发展。

运营商对策建议

运营商作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应积极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服务保障、技术创新推动等责任。一是优化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一方面加快 5G、卫星互联网等融合应用,同时利用基站建设及网络优化经验,针对低空活动频繁的区域进行信号覆盖增强,确保上层应用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积极采用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技术,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升级,保障智能化空域管理等对低延迟、高带宽的通信需求。二是建立安全可靠的低空数据管理系统。研发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对低空经济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备份、维护,为后续数据训练及应用提供保障。三是推动相关技术创新。一方面支持空天地设施互联、信息互通的低空智联网技术和标准探索,与行业内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共同推动技术标准的统一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低空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故障诊断和优化等。


本文作者

傅悦

战略发展研究所

二级分析师

硕士,就职于中国电信研究院,长期从事数字产业相关研究,近年来专注集成电路、车联网等专业领域。      

姜璐

战略发展研究所

一级分析师

就职于中国电信研究院,长期从事云网融合、数字经济等相关研究,近年来专注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等专业领域。     

朱碗菁

战略发展研究所

助理分析师

就职于中国电信研究院,从事数字产业相关研究,近期来专注AI、工业互联网领域。        


媒体运营

编审:研发云数字体验设计与研发团队

制图:李银鑫

编辑:王凯雯

审校:董智明 刘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