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思瀚
诺华公司首席执行官
中国在大健康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未来有希望成为在全球大健康产业创新的引领者。
一是过去多年来,中国在制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进步十分显著,特别是在专利链接、数据保护和试验数据保护等方面,中国已经成为足以引领世界的国家。二是通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可以吸引更多创新的医疗技术和药品尽早地进入中国市场,使得更多人受益。
关于合作,诺华在放射性治疗药物领域构建了广泛的全球合作网络,在与美国、欧洲、日本建立合作关系以更好整合全球供应链的基础上,诺华公司也与中国的制药公司建立起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因为中国的加入,可以使诺华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更加富有韧性。
中国市场近些年来持续深入开放,并且中国监管政策也有利于促进技术和药物的有效创新。例如,中国关于放射性药物的审批流程已经逐步加快,这将推动中国建立起更加高效的医药创新生态体系。诺华公司非常重视中国关于生物医药领域的相关监管政策,同时也会积极融入中国的医药创新生态系统,这样可以让更好的药物能够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进而造福更多的中国人。同样,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也有利于为相关医药创新体系提供充分的临床病例研究分析样本。
我对于未来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表示乐观,同时也希望诺华公司能够与中国建立更多更好的合作,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到的长期景和发展目标。


30多年来,阿斯利康一直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1993年,当阿斯利康来到中国时,中国大体上是创新药的接收国。如今,中国已成为科学发现的源头,世界第二大新药研发国,特别是在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推动全球变革,生物制药产业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医药创新环境更加友好:新药临床试验的审评审批时间从2015年的501天大幅缩短到现今的87天,AI技术在药物发现领域的应用显著提升研发效率。中国药企开发的药物数量在过去四年翻一番至4400种,其中许多药物有可能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拯救生命。
为加速中国药物发展并将新药带给全球患者,需要:
1. 更积极的国际监管协同,使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和监管批准更容易获得国际认可;
2. 更稳定和有弹性的供应链,确保患者不间断获得医疗服务;
3. 持续的信任、开放与合作,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中国已从药品接收国转变成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等创新领域,这些技术在过去五年间在中国医疗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改革是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而AI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加速创新步伐。
展望未来,医疗领域需:
1. 投资基础科学,建立世界级创新生态系统;
2. 加强全球学术中心、企业间的知识数据共享,推进跨国监管合作与临床试验协作;
3. 构建稳定且具韧性的供应链;
4. 减少碳排放,坚持可持续发展。


安德烈·霍夫曼
罗氏创始家族代表、罗氏集团董事会副主席
医疗行业面临的挑战是慢性病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负担。
应对这一挑战,一方面需要提升个体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重点施政生物制药的创新,以提升医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通过新的技术支撑药物创新也尤为重要。
我感到备受鼓舞的是,中国政府认识到生物医药行业的价值,在国家层面宣布了支持该行业的有力政策,并取得一些显著成果。目前中国早期研发成果占全球在研药物管线的三分之一,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正在成为全球合作中的重要力量。
这将帮助中国更好地应对疾病负担和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为提升消费和其他经济活动创造强大动力,并为中国老百姓的社会福祉奠定坚实基础,与“健康中国2030”目标高度一致。
“健康中国2030”目标是一个具有长期愿景的有力指导方针。健康是政府所做最重要的投资之一,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对于构建强大且有韧性的卫生系统至关重要,还能够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不仅治疗疾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还在预防生产力损失、增加劳动力参与度和改善社会福祉方面发挥作用。
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常见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巨大社会经济负担。罗氏开展了一项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的疾病经济社会负担研究,计算因残疾和死亡所导致的预估生产力损失。研究中发现,HER2阳性乳腺癌这一疾病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预计在2024至2032年间将达到近1万亿美元。同一时间段内,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这两种常见的眼底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可能导致不可逆性致盲)预计在2024至2032年间将超过7000亿美元。
生物医药行业在帮助社会应对这一日益增长的经济负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彻底改变疾病管理方式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并通过改善患者的诊疗结果以降低生产力损失、支持经济增长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戴文睿
礼来制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银发经济带来增长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医疗挑战——尤其是痴呆症治疗领域。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实:如今人们对记忆丧失的恐惧已超过对死亡的恐惧。医疗体系若想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需推动医保政策革新,认识到痴呆症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复杂的综合征。早期精准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基础。只有尽早提高认知,我们才有机会阻断疾病发展。
行动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在人口结构变化的全面冲击到来前,为中国部署可推广的痴呆症治疗解决方案。三个关键步骤至关重要:减少社会对认知衰退的病耻感、提升早期精准诊断、善用前沿技术。礼来在35年间已投入超80亿美元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并致力于将创新疗法引入中国。我们的目标是支持中国健康老龄化事业,推动痴呆症治疗领域的变革。
近期,我们在中国落地了三大举措:投资15亿元人民币扩建苏州生产基地、启动礼来北京创新孵化器(Lilly Gateway Labs),以加速本土创新孵化,以及在北京成立礼来中国医学创新中心。中国的发展环境与我们的战略高度契合。我们拥抱这些变革,并对这里涌现的创新理念充满期待。


杰夫·马萨
美敦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美敦力是首批进入中国的跨国医疗科技企业之一。在华业务覆盖心血管、手术及重症、神经科学与糖尿病四大医疗领域。
2025年,是美敦力在中国的发展迈入第36个年头。目前,美敦力已经在中国北京、上海、常州、成都等地,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培训、售后、投资基金的全价值链布局。
依托本土全价值链布局,美敦力持续聚焦在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发展模式,坚定地推进本土化战略布局。
从中国的人口结构、日益增长的医疗需要、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来看,中国医疗健康市场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我们坚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和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同时也将成为医疗创新、投资与合作的战略枢纽。我们期待与更多的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医疗创新和改善患者的获益。
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为全球商界搭建了与中国政策制定者沟通的重要桥梁,这在当下复杂和挑战重重的国际环境下尤为重要。促进合作和共同进步,是推动医疗创新惠及全球患者的关键,我们也希望为此做出积极的贡献。


卫博科
武田制药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潜在的医疗健康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中国对于武田至关重要,武田致力于推动前沿创新,并不遗余力地将突破性的疗法引入中国市场,惠及患者。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并且积极推动中国患者对于全球创新疗法的可及性,而武田的战略要务与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进程高度契合。
各国在健康药品开发方面的紧密合作尤为重要。中国注重与其他国家企业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将有助于全球大健康行业的更快更好发展。武田制药也非常重视与中国市场开展合作。过去五年,得益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合作,武田制药在中国推出的创新药超出了之前25年的总和。这一方面是受惠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同时也受益于中国政府的有关改革举措。
当今AI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创新药品行业加快转型,提升生产效率,能够帮助企业未来在产品定价方面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促进创新药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武田制药在药物研发中积极探索和应用AI技术,推动数字技术与药物研发的深度融合等,同时,通常会综合考虑药物创新研发成本、技术成熟度、项目紧迫性等多种因素来决定是否在某个具体项目中应用AI药物研发技术。
近些年来,武田制药针对巨大的医疗需求领域积极进行分子研发。近期,我们与成都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武田中国创新中心(TCIC)。这一数字化创新中心将拓展我们的数字创新战略蓝图,赋能武田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数字技术将能够促进药品行业重要的转型,也能够使得像武田制药这样的公司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武田制药也将会在定价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使得药品变得更加具有可负担性。
在开发方面,武田制药利用大数据测试70%新分子的临床方案,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制造进展。新技术手段和思路为分子研发提供了支持,同时提高了药物研发的效率和精准度。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制药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而且是贡献者。同时,中国的AI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方面中国也会成为世界的引领。我们也希望能够跟中国并肩,在未来有更好的贡献。
希望中国相关监管政策、流程能够进一步完善,这将有助于企业研发体系效率的提升。利用快速发展的AI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前诊断潜在患病人群并提高诊断准确率。在这些方面,中国依托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市场势必将大有可为。

陶克瑞
万益特全球首席执行官
老龄化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挑战,但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建立更具韧性、创新性和公平性医疗体系的独特机遇。
这一趋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慢性病,尤其是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慢性肾脏病(CKD),正给全球医疗体系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慢性肾脏病目前已影响到全球近8.5亿人,预计到2040年,将成为全球第五大死因。仅在中国,就有超过1.2亿人患有慢性肾脏病,但知晓率却极低,仅为10%。那么,我们要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呢?答案在于重新思考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
在万益特,我们认为,应对与老龄化相关的医疗挑战,除了依靠创新疗法,还需要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进行变革。这意味着要从以医院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无论患者身在何处都能获得医疗服务的模式。
传统的基于医院的医疗服务不足以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地域障碍、基础设施限制和经济制约因素导致了医疗服务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肾脏护理的未来不能仅仅局限于治疗方法的创新,还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构想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
事实证明,数字健康技术在这场变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远程患者监测、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和互联医疗系统正在彻底改变我们对慢性肾脏病的监测和管理方式。这些工具能够实现实时监测、早期干预和专家级别的医疗服务,同时还能确保患者在自己舒适的家中就能接受治疗。
创新必须以人为本。对于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居家治疗选择不应意味着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通过整合数字健康工具,我们确保患者能够获得与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相同安全和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每位居家透析患者都应该能够随时随地获得高质量的临床支持。
仅有技术是不够的,解决方案还必须是可负担且可持续的。我们可以借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优先腹膜透析”的策略,该策略优先推行居家治疗,并已显著改善了治疗效果。万益特正根据中国的《“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政策,在医疗服务不足的县级医院积极试点类似项目。通过实现本土化生产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可以降低治疗成本,减轻家庭和医疗体系的负担。
中国在万益特的全球战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35年来,我们一直深度致力于服务中国的广大患者和医护团队,努力开发适合当地需求的创新型高质量肾脏护理解决方案。
万益特在中国建立了从研发、制造到营销和服务的端到端价值链。随着我们不断深化本土化努力,我们的目标是与国内产业链伙伴更紧密地合作,开发真正满足中国患者需求的治疗方法。
中国近期的“两会”强调了加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以改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万益特希望将数字健康技术赋能当地医疗体系,以支持分级诊疗。通过弥合城乡差距,我们可以让更多患者更便捷地获得维持生命必须的疗法。
合作是关键。通过与监管机构和本地医疗机构及医护团队合作,我们确保我们的创新举措符合国家目标,并为中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倡议和“新质生产力”战略做出贡献。


制药 | 生物药 | ADC | mRNA | CAR—T | PD-1 | 医械 | 影像 | IVD | 心血管 | 骨科 | 口腔 | 眼科 | 手术机器人 | 互联网医疗 | 医院 | CXO | 生命科学
深度原创 | 年度盘点 | 趋势分析 | 穿越周期系列 | 股市动态 | 企业动态 | 高管动态 | 医药财报 | 医械财报 | 重磅并购 | 战略分拆 | 高管专访 | 薪酬 | 政策剖析 | 医保谈判 | DRG/DIP | 集采 | JPM | 最新闻 | 进博会 | CMEF
医械榜单 | 美敦力 | 雅培 | 强生医疗 | 西门子医疗 | 碧迪 | 史赛克 | GE医疗 | 罗氏诊断 | 飞利浦 | 波士顿科学 | 迈瑞医疗 | 联影医疗 | 微创医疗 | 乐普医疗 | 威高 | 丹纳赫 | 赛默飞
医药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罗氏制药 | 强生制药 | 默沙东 | 阿斯利康 | 百时美施贵宝 | 赛诺菲 | 诺华 | 葛兰素史克 | 恒瑞 | 百济神州 | 石药 | 信达生物 | 君实生物 | 传奇生物 | 天境生物 | 基石药业 | 荣昌生物 | 再鼎医药 | 药明康德 | 启明创投 | 礼来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