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2025年上海市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国家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柏丹,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职教国培项目负责人朱园飞,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唐国伟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闽洲,副院长何佩军以及来自上海10所职业院校的27名骨干教师共同出席了本次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科创职院何佩军主持。

柏丹在讲话中对本次培训前期的筹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培训方案中“模块化设计、阶梯式成长、国际化认证与职业化氛围”为几大亮点。她希望所有学员能珍惜高规格的教师企业实践平台,以学徒心态投入学习,虚心向企业和高校专家学习,提升专业技能;以跨界思维推动创新,利用培训契机,与行业企业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开发出更多校企合作的课题项目,促进产业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以使命担当引领辐射,将培训收获传递给更多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校内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带动更多共同成长,共同服务人才培养。

朱园飞为全体学员作培训动员。他强调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是所有国家培训项目中企业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最密切的一类,培训强调校企双向流动,其目标任务是帮助学员了解企业组织形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管理制度,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能力;通过岗位实践,熟悉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岗位操作技能和规范;通过完成一件作品、企业实践总结、企业实践转化和教学案例设计等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他希望全体学员能珍惜国培研修机会,全心投入每次培训,积极参与团队研修、同行交流和实践学习,不断提升能力素质。

唐国伟作为企业专家分享了作为资深技术工作者对于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真知灼见,他希望学员们要以“工匠精神”深耕技术,把握企业跟岗机会,深入理解视觉技术的工业逻辑,破解“教学滞后于技术发展”的难题;以“跨界思维”推动融合,探索将视觉技术融入机电、自动化等多学科教学,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辐射效应”引领改革,将认证标准、企业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李闽洲向市教委人事处、市教师教育学院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合作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致以诚挚谢意。科创职院首次承办国家级培训项目,在市教委人事处、市教师教育学院的全程指导下,研修班精准对接装备制造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战略需求,创新构建“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线下集中研修与企业跟岗实训双轨并进”的培训体系,着力打造服务产业升级的职教师资培养新模式。李闽洲期待学员们成为产教融合的践行者,通过与企业导师深度互动,推动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通过深入企业一线锤炼技艺,在真实生产场景中体悟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匠人品格;成为新技术的先试者,沉下心学习企业新技术,将产业前沿动态转化为教学资源,破解课堂与岗位“脱节”难题。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师管佳燕作为学员代表发言时表示,将放下身份、清零经验,主动向企业导师学技术、向专家团队学方法,把车间当课堂、把项目当教案,真正掌握产业前沿技术动态;不仅要做技术的“学习者”,更要做教学的“践行者”,将培训中获取的案例、标准、经验融入课程设计,破解校企“两张皮”难题;将珍惜与全市同行交流的机会,共建教学资源库,共享实践经验,让此次培训成为跨区域职教协作的新起点。

会上,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还详细解读了培训方案。

开班仪式后,唐国伟以“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技术转型之路”为题作首场讲座。唐国伟分享自己从基层焊工成长为特级技师的实践历程。通过剖析上海锅炉厂在智能化升级中的技术攻坚案例,揭示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核心挑战——高技能人才与创新能力的双重支撑。鼓励参训学员既要扎根一线“学好技术”,锤炼扎实功底;又要“用好技术”,主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工具;更要“传好技术”,以产教融合为载体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体学员在接下来的企业实践指明了方向。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的同频共振,科创职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聚焦“产教对接、能力提升”两大核心,高标准推进培训实施,助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教学、能创新”的教师队伍,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创”智慧。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序伦书院来校考察交流

青春热血 筑梦军营 |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秋季征兵公告

文字 | 谢炎炎
编辑 | 马佳婕
审核 | 赵乃永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