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酒店业正经历一场由政策驱动、需求升级与技术赋能共同塑造的深刻转型——从过去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模式,加速迈向品质化、智慧化、融合化、绿色化与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运营效率的提升与服务场景的创新上,更根植于国家“十五五”规划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服务消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

为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未来机遇与挑战,2025年11月,毕马威中国审计合伙人邵锋先生在上海进博会重磅发布《破局与重生:2025年中国酒店业的韧性之路》报告。这份报告基于最新行业数据与案例,系统分析中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结构性矛盾与转型趋势,并通过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旨在为从业者提供战略参考,揭示中国酒店业在挑战中突围的路径与机遇。


请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

获取完整报告。


中国酒店业新坐标:从“量增”到实现“质变”


报告指出,酒店行业竞争格局已由增量开发转向存量优化。从营收上看,2023年中国住宿业营业额达5,31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显示出公共卫生事件后的有效复苏。但2024年增速有所放缓(基于上市酒店集团财报数据)。从规模上看,2024年中国酒店业门店数与客房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34.9万家与1,764万间,但增速也呈放缓趋势。从利润上看,中国上市酒店集团GOP率(经营毛利润率)近5年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与跨国酒店集团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图1:2005-2023年中国住宿业营业额规模及GDP同比,亿元,%(右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毕马威分析


图2:2017-2024年中国酒店门店增长情况,万家,%(右轴)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协会,毕马威分析


图3:2017-2024年中国酒店客房增长情况,万间,%(右轴)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协会,毕马威分析


在规模扩张与效益承压并存的市场趋势下,酒店业呈现出结构性分化加剧的特征。在档次结构上,酒店业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特征。2024年,全国经济型酒店(门店数量)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中高端酒店仅占22%,酒店品牌影响力与溢价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在连锁化率和资产结构上,中国酒店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2024年全行业连锁化率达40%,中高端酒店则突破55%(按连锁客房数量计算)。特许经营等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对不动产资源的高效管理和优化配置,成为推动连锁化率提升的重要抓手。


图4:2019-2024年中国酒店客房连锁化率,%

数据来源:Wind,中国饭店协会,毕马威分析


图5:2021-2024年国际与中国上市酒店集团固定资产总额占比对比情况, %

数据来源:酒店集团财报数据,毕马威分析

注:中国酒店品牌为中国境内7家上市酒店集团数据平均值,国际酒店品牌为6家国际酒店集团数据平均值


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中国酒店业政策也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和引领性。“十二五”期间,政策强调整体提升住宿业服务质量,推动住宿业规范发展;“十三五”期间发展重点转移至经济型酒店,并鼓励发展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帐篷酒店等新型住宿业态;“十四五”期间,中高端酒店品牌建设、业态融合、智慧化转型等创新发展,成为政策推动行业发展的重点。展望“十五五”,商务部等九部门在2025年10月印发的《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培育中高端酒店与民宿品牌、推动“人工智能+酒店”建设、鼓励文化主题与康养酒店等多元业态发展、加快绿色饭店标准落地,并系统性提升涉外接待能力。



中国酒店业产业迭代:需求分层与差异化倒逼行业“精耕细作”


双轮驱动,商旅文旅支撑酒店业需求反弹。全球商务旅行协会(GBTA)数据显示,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商旅市场, 2024年,中国商务旅行支出增长8.8%,达到3,725亿美元,基本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文旅市场也在快速复苏,2024年,国内外游客数量和旅游消费已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93%以上,有效推动了中国酒店业绩的回升。


图6:2017-2028年中国商务旅行支出情况,亿美元,%(右轴)

数据来源:全球商旅协会(GBTA),携程商旅,毕马威分析


图7:2019-2024年国内居民出游花费与中国星级饭店营业收入对比情况,亿元,万亿元(右轴)

数据来源:国家文旅局,毕马威分析


消费分层,推动酒店行业形成"高端体验化、中端个性化、经济智能化"的多层次发展格局。在消费升级驱动下,高端消费群体更注重独特体验与文化沉浸,奢华酒店通过艺术策展、私人管家等定制化服务创造价值溢价。与此同时,中端市场以性价比与个性化为核心诉求,推动中端酒店市占率从35%提升至45%,成为市场增长主力。经济型酒店则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降维竞争,持续巩固价格敏感型市场优势。这种需求分层趋势促使酒店集团加速多品牌布局。


图8:高端、中端和经济型酒店的品质升级趋势

来源:毕马威分析


场景创新试验,健康旅居和长租公寓成为住宿业发展新热点。中国健康旅居酒店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针对不同的细分群体,搭建了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并引入不同的产业和科技,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和市场格局。同时,在酒店民宿供给端持续扩张、行业利润增长趋缓、跨城高频移动需求增加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酒店集团正加速向长租公寓领域转型,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开辟新的收入增长点。


中国酒店业发展九大趋势:把握趋势,迎接未来挑战



趋势一


加速品牌整合与轻资产模式转型,提升行业集中度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酒店集团通过并购、合作或重组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强化品牌影响力。同时,资源整合优化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轻资产模式作为酒店业的另一重要趋势,通过品牌授权、管理输出等方式实现业务扩张,使企业专注于品牌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降低资本负担,提升运营灵活性。



趋势二


深化“住宿+X”融合产品,拓展酒店业价值链


“住宿+X”模式的兴起,标志着酒店业从单一功能提供者向综合体验载体的转变。通过将住宿与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社交、商业等多元场景深度融合,极大地丰富了行业供给。这种模式不仅满足消费者从基础住宿转向“综合体验平台”的住宿需求,还显著提升客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和复购率。更重要的是它重构了酒店产品的价值创造逻辑,拓展了酒店的价值链,为行业创造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趋势三


强化数字化运营能力,提升客户体验


数字化已成为酒店业提升客户体验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酒店正在重塑客户体验,构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生态。未来的酒店数字化将不再局限于零散的技术堆砌,而是构建一个以数据为血液、AI为大脑、物联网为神经的完整生态系统,从而创造全方位的客户体验。



趋势四


借助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文旅消费与酒店业协同发展


政策以“真金白银”投入和“优化环境”保障为核心,从资金支持、项目激励、环境优化和扩大融合四方面发力。酒店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住宿+文旅+消费”的闭环生态,推动酒店从单纯的住宿空间向目的地体验中心的转型升级。



趋势五


推动国际化战略,从品牌输出走向平台化输出,提升全球竞争力


中国酒店业的国际化进程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核心阶段,每个阶段都体现了从单一项目输出到体系化价值输出的全面升级。当前中国酒店业已经进入了3.0平台出海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是将在中国市场验证过的高效运营模式、供应链体系和数字化能力进行平台化、生态化的价值输出。通过“造船出海”,中国酒店企业不仅输出资本和管理经验,更输出完整的体系和标准,实现了从“资本布局”到“体系输出”的战略升级。



趋势六


关注Z世代消费偏好,打造年轻化、体验化的酒店产品


Z世代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新生代消费群体,正重塑酒店业的市场基础与增长逻辑。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种草与用户评价进行决策,推动酒店品牌在营销渠道上的投入重心向新媒体平台倾斜。同时,Z世代对“非标住宿”的接受度显著提升,倒逼传统连锁酒店加快产品线多元化布局。酒店业正在通过聚焦品牌文化、重塑会员体系价值以及加强个性化营销等手段,构建更具吸引力的品牌生态系统。



趋势七


优化投融资结构,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多元化布局


从酒店投融资情况来看,优化投融资结构并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多元化布局,已经成为推动酒店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近五年来,中国酒店业积极拓展跨界投资布局。从投资方向来看,可选消费领域仍然是酒店业的主要投资方向,同时酒店还在持续布局信息技术、工业和金融等热点领域,以及医疗、通讯、化工、食品饮料和公用事业等新兴领域。



趋势八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行业转型的核心议题。酒店业正通过建筑或设备改造、循环经济及碳资产管理三大路径进行绿色转型。建筑或设备改造是酒店节能降耗的核心环节,而循环经济的实践则体现在酒店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上。碳资产管理不仅是酒店业从“被动式减排”向“主动式碳资产管理”迈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创新。



趋势九


构建智能化、数据驱动的运营体系,迎接AI时代的挑战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酒店运营的各个环节中,比如智能预定、动态定价、收入管理、食材采购以及员工调度等,这些运营环节的自动化和优化大幅提高了酒店的运营效率。尽管AI技术对传统酒店运营模式带来了一定的转型压力,但也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推动酒店运营模式的重构。从客户接触点的智能交互到后台系统的决策支持,AI技术贯穿酒店运营的全链条,形成了完整的价值闭环,有效提升了整体运营效能。



中国酒店业向新而行:毕马威端到端解决方案打造酒店企业所需的每一面


毕马威深耕酒店行业多年,针对行业参与者当下面临的业务转型与运营的挑战,提供全周期、全体系、全系统的专业服务,为酒店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如有需要,欢迎垂询。

审计与合规服务:毕马威引入变革型技术,重塑审计流程,除了传统的IPO/资产证券化审计服务、财务报表审计,还提供多种类型的审计、鉴证及其他专业服务。

并购重组支持:毕马威专业团队在国内外房地产市场并购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为客户提供从前期评估、中期分析到后期整合的全流程支持。

数字化战略转型与提升:针对酒店运营场景、供应链管理、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等数字化转型需求,毕马威提供覆盖住前、住中、住后全链条的数字化咨询服务。

人才与创新:持续提升宾客体验和优化流程,离不开多层次人才的协作与创新。人力资源咨询服务以及股权激励计划将帮助酒店企业提升内生活力。

ESG服务:从评估、设计、执行到监测与报告,毕马威为酒店企业提供全流程的ESG服务,助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税务咨询:毕马威为酒店业提供覆盖投资、建设、运营到退出的全周期税务咨询服务,助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实现税务优化与合规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针对筹建改造、运营成长、并购扩张及退出/再投资等各阶段面临的风险,毕马威提供风险评估、运营风控机制建立、合规检查、风控数字化等服务。




联系我们


黄锋

华东及华西区市场部

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frank.huang@kpmg.com

邵锋

审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tony.shao@kpmg.com

顾琳

美国资本市场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linda.gu@kpmg.com

封李珺

审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jane.feng@kpmg.com

樊耀骏

审计高级经理

毕马威中国

schumi.fan@kpmg.com

余梦燕

审计经理

毕马威中国

elaine.yu@kpmg.com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沪ICP备16029818号-32025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