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25年9月11日机器人行业新闻汇总。
一、行业展会与前沿技术发布
2025外滩大会开幕,机器人小镇展示具身智能成果
9月10日开幕的外滩大会"机器人小镇"展区汇聚40家具身智能企业,松延动力高仿生机器人"松延一号"首次公开亮相。该机器人采用30自由度仿生结构设计,集成多模态传感器阵列(含16路高清视觉传感器、8点触觉反馈模块及环境声波采集单元),实现语音指令响应延迟≤0.3秒、表情动作同步误差<200ms的精准交互。
在同期举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其通过基于强化学习的运动控制算法,完成自由体操项目中空中转体1080度等高难度动作,以98.7分斩获金牌。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贡嘎一号"四代机,新增基于激光雷达的地形三维建模功能,在碎石路、斜坡等复杂地形的通行效率较三代机提升40%,AI决策响应速度提升至0.5秒级。
2025服贸会聚焦机器人多场景应用
工商银行展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工小晶"搭载自主研发的"工银智涌"千亿级金融大模型,具备风险评估、智能投顾等专业能力。实测数据显示,其对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准确率达92.3%,较传统模型提升15个百分点。
中国移动"灵犀"四足机器狗采用轻量化镁合金骨架设计,体重仅12kg,集成的毫米波雷达可实现5米范围内人体生命体征监测,定位"电子宠物+健康管家"双重角色,预售期间已接到3万台订单。
北京市文物局展区的博物馆AI数字人导览系统,通过迁移学习技术融合200+文物专家知识库,可针对不同年龄层游客自动调整讲解深度,试运行期间用户满意度达96%。
外滩大会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落幕
双瀛航空与求之科技联合研发的机器狗成为最大亮点,其搭载的6自由度机械臂重复定位精度达0.05mm,在工业巡检任务中成功完成直径3mm的电箱闸刀操作;在废墟救援场景中,通过红外热成像与气体传感器组合,精准定位5米外的仿真婴儿,全程耗时仅3分20秒。
七腾机器人展示的动态平衡算法,使其在倾斜角30°的崎岖地形仍保持稳定运行,中科慧灵机器人则通过实时姿态纠偏技术,实现矿洞爆破场景中火药芯与雷管的毫米级对接。
二、企业动态与资本运作
优必选天工行者科研教育机器人上市
优必选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天工行者"售价29.8万元,采用20个高扭矩关节模组(最大输出扭矩85Nm),配备双目视觉+激光雷达融合导航方案,在-15℃至50℃环境下均可稳定运行。产品内置开源算法平台,支持用户二次开发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核心模块。首批500台已交付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等20所高校,将用于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群体协作等前沿课题研究。
新益昌公布机器人产品迭代计划
新益昌在互动平台披露,其自主研发的"小脑"核心控制系统采用异构计算架构,运算能力达12TOPS,可同时控制16轴机械臂协同工作,计划9月底量产的轮式机器人将搭载该系统,定位仓储物流场景,负载能力50kg,续航时间8小时。公司透露双足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已完成平地行走、上下台阶等基础动作测试,采用模块化关节设计,预计成本较同类产品降低30%。
浙江荣泰机器人业务引发市场关注
浙江荣泰公告显示,其全资子公司浙江荣泰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已完成谐波减速器原型机研发,通过特殊材料工艺使传动效率达92%,寿命测试达12000小时。公司计划2026年量产的关节模组将采用该技术,目标定价较日系产品低40%。此前收购的上海狄兹精密机械已形成年产5000套精密传动部件的产能,为机器人业务提供核心零部件支撑。
资本密集布局具身智能赛道
9月10日,北京智源研究院孵化的星源智机器人宣布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高瓴等机构及智元机器人等产业资本。公司核心研发方向"具身大脑"系统,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训练数据涵盖800万+人类行为样本,可实现机器人对复杂任务的自主规划。
此前一日,自变量机器人获阿里云领投的近10亿元A+轮融资,这是阿里云首次布局具身智能领域,资金将主要用于通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的持续训练,该模型当前已支持1000+日常任务的自主完成。
三、政策与行业标准
我国发布机器人领域126项国家标准
市场监管总局9月10日发布的机器人标准体系覆盖工业、服务、人形等全品类,其中新制定的《人形机器人安全通用要求》明确了电磁兼容、机械安全等8类核心指标。特别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新增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要求生物特征数据存储需采用国密SM4加密算法。当前重点攻关的15项国标包括人形机器人驱动系统能效等级、关节模组可靠性测试方法等关键技术标准,计划2026年完成制定并实施。
沈阳新松获政府补助推进技术研发
沈阳新松公告称,获辽宁省工信厅2444.44万元专项补助,用于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该资金将重点投入伺服电机与控制器国产化项目,目标实现伺服电机功率密度提升至3.5kW/kg,控制器响应频率达2kHz,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据测算,该补助占公司2024年净利润的12.62%,将直接计入2025年上半年损益,加速核心技术产业化进程。
四、医疗与康养机器人突破
外滩大会展示AI医疗机器人应用
傅利叶智能推出的"Care-bot"人形机器人GR-3搭载全感交互系统,通过24点分布式触觉传感器模拟喜、怒、哀、乐等表情反馈,已在上海瑞金医院、北京301医院等20家机构落地。其ArmMotus™EMU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采用力控技术,可复刻治疗师6种核心手法,误差率<5%,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康复周期平均缩短28%。
复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新增中医体质辨识功能,通过舌诊图像识别与脉象传感器组合,体质辨识准确率达89%,适配养老机构日常健康管理场景。
AI医疗健康管家AQ亮相
蚂蚁集团发布的AI医疗健康管家AQ集成300位名医AI分身,采用多轮对话问诊模式,differentialdiagnosis准确率达91%。其"AI诊室"可模拟临床思维链条,支持500+常见病的辅助诊断;"AI打假专区"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虚假医疗广告的识别准确率达98.5%,已接入全国2000家医疗机构的服务体系。
五、农业与物流机器人创新
智能农机密集落地田间地头
新疆多所高校研发的农业机器人近期在多地投用,其中核桃摇振机器人通过AI算法精准识别树干共振频率,振动采收效率达人工的8倍,坚果破损率控制在3%以内。
石河子企业研发的果园机器人集成多自由度机械臂,可完成剪枝、喷洒、施肥等复合作业,单机管理面积达50亩/天。
成都农博会即将亮相的AI番茄采摘机器人,采用高光谱摄像头识别果实成熟度,配合六轴机械臂实现12秒/串的采摘速度,在江苏试点基地实现亩产提升15%、人力成本降低60%的效益。
物流机器人技术持续升级
虽无9月10日最新动态,但行业数据显示,菜鸟网络最新部署的AGV机器人导航精度已达±5mm,通过5G+北斗融合定位实现大规模集群调度,仓库作业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
京东物流的"地狼"机器人系统新增自动充电与故障自诊断功能,单机续航延长至12小时,故障率降低至0.3次/千小时。
六、教育与服务机器人创新
服贸会智慧教育展区展示编程机器人
猿编程首发的星瀚智能套装包含AI墨水屏终端、六轴编程小车等设备,支持图形化编程与Python代码切换,内置的机器视觉模块可识别200+实物教具。
北京市52所学校部署的"京小壮"智慧操场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组合,实现学生运动数据的无感采集,可分析跑跳等12项运动指标,建立个性化体能提升方案。
校企共建具身智能人才培养体系
南京大学与地瓜机器人、火山引擎共建的具身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已开发《大模型赋能的云边端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课程体系。该课程以RDKX5开发者套件为硬件载体,涵盖ROS2开发、边缘大模型部署等实战内容,已培养300+复合型人才,学生团队在全国嵌入式芯片竞赛中斩获金奖。
七、工业与应急机器人实践
双瀛航空机器狗完成救援场景验证
在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中,双瀛航空与求之科技联合研发的机器狗展现卓越性能:多模态传感器可识别0.1℃的体温差异,精准定位生命信号;6自由度机械臂抓取精度达0.5mm,成功完成电箱操作、废墟救援等复合任务。厦门市曙光救援队表示,该机器人将显著提升地震、火灾等极端环境下的救援效率,计划2026年批量列装。
中科慧灵机器人实现矿洞爆破作业
中科慧灵机器人在模拟矿洞场景中表现亮眼,通过IMU惯性测量单元与视觉SLAM融合定位,实时纠偏误差≤2mm,将火药芯精准插入雷管。该技术已通过山西某煤矿的实地验证,可将传统爆破作业的定位偏差从10mm级降至毫米级,大幅提升井下作业安全性。

✕
✕

- 扫码关注《一览智车》
- 领域:电动智能汽车、AI、机器人、具身智能